23、《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
由伊勒呼里山把該區分成南北兩部分。北坡主要河流有呼瑪河、額木爾河、盤古河等均注入黑龍江。南坡主要河流有那都里河、甘河、多布庫爾河等,均為嫩江水系。內部大小河流縱橫、湖泊泡沼星羅棋布,具豐富的清潔的水資源。
興安歷史
大興安嶺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舊石器的晚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勞動、繁衍。十七世紀初,沙皇俄國曾多次派“遠征隊”入侵大興安嶺,騷擾邊民,掠奪珍貴皮毛和黃金,對我國各族人民進行了殘暴的壓榨。為了保衛祖國領土完整,反抗外患的入侵,生活在這里的各族人民同帝國主義進行殊死的斗爭。本世紀初,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踏入東北,對大興安嶺這片山林沃野肆意掠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第三支隊轉占大興安嶺南北,為保國御辱,驅逐日寇,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解放后,黨和政府十重視大興安嶺的開發和建設,為了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區經濟,1995年和1958年兩次進行開發大興安嶺的嘗試。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大興安嶺林區。1966年4月20日,國務院批準了大興安嶺特區行政區劃界限,1970年4月1日,根據國務院、批示,將大興安嶺特區改為地區,1980年9月4日,中共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大興安嶺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管理機制采用政企合一的模式。行政區劃轄呼瑪、塔河、漠河三縣和加格達奇、松嶺、新林、呼中4區。
企業區劃轄松嶺林業局、新林林業局、塔河林業局、呼中林業局、阿木爾林業局、圖強林業局、西林吉林業局、十八站林業局、韓家園林業局、加格達奇林業局10個林業局。
交通運輸
區內交通便利,境內鐵路794.8公里,公路14901.2公里。嫩林鐵路、加塔公路、黑漠公路穿過境內,公路網并與111國道相聯,形成以加格達奇區為中心的開放式的交通網絡。郵電通信已實現長途電信傳輸數字化市內電話程控化,全地區850公里光纜連通三縣、四區和四個林業局及42個鄉鎮林場,并建成了具有異地尋呼功能的無線尋呼系統和900兆赫移動電話可與省內和省外部分城市自動漫游。形成了有線無線互補,空中、地面并舉的大容量高速度、高性能立體交叉網手段,四通八達的通信網。
名勝古跡
有十八站舊石器文化遺址等古跡。自然保護區有伊勒呼里山北坡和呼瑪河中下游地區。該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冬季的大興安嶺,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名副其實的林海雪原,可開展滑雪、滑冰、雪橇等多項旅游活動;夏天,山青水秀,林濤陣陣,群鳥爭唱,氣溫清爽,是難得的避暑勝地。春天,山花爛漫,一片春機盎然,天高地遠,五花山絢麗多彩。地處祖國最北端的漠河,是聞
名遐邇的“北極村”,夏至前后的“白晝”,常常有北極光出現,是大興安嶺一大奇觀。主要旅游景點有:北極村、胭脂溝、鄂鄉風情、呼中自然保護區、嘎仙洞、黑龍江源頭、古人類遺址、大子楊山火山遺址、古冰斗、雅克薩戰古戰場、抗聯英雄紀念碑、鐵道兵開發大興安嶺林區紀念碑、“五六”火災紀念館、“北陲哨兵”雕像等自然與人文景觀。
小興安嶺林區位于我國北部邊陲,雄居“金雞之冠,天鵝之首”。她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被譽為“金雞冠上的綠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