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讓朗讀成為語文課的主旋律,既培養學生敏銳的語音感,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議老師:“你們要培養兒童對詞的感彩的敏感性。你們要使學生像對待音樂那樣對待詞的音響,形象地說,學生應該成為“詞的音樂家”,診視詞的正確、純潔和優美。”因此,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想象的翅膀展開以后,還要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某些詞句作一番細致的咀嚼、推敲,去體悟言語表達之美!昂⒕兹A品真味,吟詠體悟吸精髓!敝挥型ㄟ^朗讀細細品味過的句子,才能成為學生內化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幾個重點詞,書寫14個生字。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激發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段落。
4、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描寫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激發自豪感。
[課前準備]
制作教學課件。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我國東北有一個綠色的寶庫,那就是著名的小興安嶺,它是紅松、白樺的故鄉,是動物們的樂園。林中還有許許多多珍貴的藥材和美味可口的山菜野果。它幾乎不加任何修飾,就是一個美麗的天然大公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寶庫,走進——美麗的小興安嶺。
2、齊讀課題,正音“興”,給“興”的兩種讀音組詞。
[設計意圖]
談話導入,拉近了學生與小興安嶺的距離,使學生對小興安嶺有個大致的了解。另外不出示任何畫面來束縛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讀通課文。
2、出示詞語,自由讀。
哪個詞不好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齊讀詞語。
3、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并讀讀相關的句子。
4、作者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的時候,是按一定的順序寫的,你發現了沒有?從哪兒看出?
(按春、夏、秋、冬的順序)
下面就讓我們按作者的寫作思路,一起走進春天的小興安嶺。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的教學主要是落實學生自主讀書,一讀讀通順,二讀讀懂內容,三讀讀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三、精讀課文第2小節
1、自由讀第2小節,想想:作者是怎樣寫春天的小興安嶺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樹木 積雪 小溪 小鹿
2、再讀課文,邊讀邊把課文中的一個個句子在腦中轉換成一幅幅畫面。
3、交流:哪一幅畫面最吸引你?根據學生回答的順序出示句子。
句一: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1)“抽出”能換個詞嗎?(長出)怎樣的長出才叫抽出呢?同學們想想樹木蓄積了一個冬天的力量、一個冬天的精神,一到冬天怎樣地長出來。浚▕^力、興致勃勃、使勁、生機勃勃……)
(2)是啊,作者用詞多準確,一個“抽”字把春天的活力、春天的氣息全都寫出來了。讓我們做春天的樹枝,生機勃勃地長出來吧——生讀。更有精神地長出來吧——生讀。
句二: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溪里張滿了春水。
(1)自由讀句子,讀著讀著,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丁丁冬冬、小溪在唱歌的聲音、潺潺、小溪在彈奏樂曲的聲音、小溪的歡笑聲……)這么多美妙的聲音都融合在一個詞里——淙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