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與評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材分析: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學目標:
a、知識有技能:
1、會認識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蘊涵的道理。
b、過程與方法:
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思考、交流。鼓勵學生采用富有創意、多樣的形式,培養和提高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意識。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文本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準備:兩張小村莊圖片(一張變化前圖片,一張變化后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讓學生走進文本。
1、出示小村莊變化前的圖片,讓學生描述小村莊的美景。
師:你們想不想住在這個小村莊里呀?
生:想
師:可是,這個小村莊過了不久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看下一個圖片。
2、出示小村莊變化后的圖片,讓學生觀看。(看后學生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生1:是誰使它變成這個樣子的?真討厭。
生2:這么美的小村莊變成這個樣子,真可惜!
生3:我想知道這個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
3、師講述《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板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點評:教師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用兩幅不同的畫,激活了課堂教學氣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愛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積極地融入角色,走進文本。
二、自主閱讀,讓學生感悟文本。
師:你們想自己讀這個故事嗎?打開書本,自己讀一讀吧!試一試,怎樣才能把文章讀正確,讀通順。
(學生邊讀邊畫出生字,先讀生字,在讀課文)
師:會讀了嗎?
生:會了!
師:請你讀一讀吧!(找一個學生讀)
師:(讀完后)他讀的怎樣?有讀錯的地方沒有?請小組討論后,評一評。
生1:“澈、湛”是翹舌音,他讀的音不準。
師:你讀一讀給大家聽。
生讀后,師指導讀著兩個字的音。
生2:“裸”讀成“guǒ”
……
師:想把文章讀正確、通順,應先認識生字。下面大家想辦法掃清生字障礙,好不好?
生:好
師:(約2分鐘后)認識了嗎?
生:認識了。
師:這些攔路虎是怎樣除掉的?
生1:我用拼音的方法認識的。
生2:郁、犁、裸、擴、棟、咆、用熟字加偏旁的辦法記住的。
生3:“澈”與水有關,所以將“轍”去掉“車”換成“氵”。
師:你聯系字義來識記字,真棒!
(學生匯報自己識記“湛”、“哮”的方法)
師:(出示生字)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師生合讀生字)
師:生字認識了,課文一定會讀得更流利。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感悟課文內容)
點評:引導學生在讀中領悟學習方法,變“你應該怎樣讀”為“我會怎樣讀”,引導學生在讀中自主認記漢字,總結識字的方法,培養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