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與評析
三、反復品讀,體驗文本。
師:同學們,自由誦讀課文,再一次感受一下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好不好?
生:好!
師:(讀完后)讀了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生1: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村莊消失的原因,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使環境遭到極大地破壞。
生2:美麗的小村莊消失的原因,就是人們沒有環保意識,貪圖眼前利益,致使村莊最后消失。
生3:“誰家想蓋房,水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里的兩個“誰”表明這里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上山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還有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一棵一棵”表示不確定數目,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作一回事,從這句話,我體會到了小村莊消失的原因。
師:你真會學習,抓住字、詞來理解,體會的很深刻。
生4:我從“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句話體會到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非常嚴重。
……
師:同學們,你們體會得太好了,老師仿佛也看見了那些畫面,請你們提出如何保住小村莊的建議。(小組討論,代表匯報。)
生1;我建議小村莊的人們多植樹造樹,保護環境。
生2;我建議小村莊的人們愛護森林,增強環境意識。
生3:我建議他們不要亂砍亂伐,要愛護樹木,要珍惜熱愛大自然。
……
師:建議提的真好,你們還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生1:如果我們不珍惜熱愛自然,自然會對人類進行殘酷的懲罰。
生2:我們人人都要保護環境,熱愛自然,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生3:無知的人們啊!是你們毀了這美好的一切,今后請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點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反復品讀,讓學生更入情入景,學生在讀中領悟到文本字、詞、句的含義,理解文本蘊涵的深刻道理。通過美讀淋漓盡致地揮灑自己的情感,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理解、表達便悄然匯成了樂學、會學的課堂氛圍,課堂便呈現出勃勃生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師:結合周邊的環境狀況,說說今后怎樣做保護環境的小主人?
(小組討論、交流,提高認識。)
點評: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想、去說、去聽,更好的滲透了德育教育,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愛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的重要性。
總評: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節課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
2、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領悟、揣摩、探究、品味、把握、理解、掌握。自己找正確的讀課文的方法,自己自主識字,掌握識字方法;自己領悟、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