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反思
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有的大聲朗讀,讀到“奢望、遙不可及”等詞語的時候讀得特別賣力;有的默讀,不時動筆畫畫,“劉翔啊劉翔,你將來能和他跑得一樣快嗎?”“我隱隱感覺到,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有的索性毫無感情,邊讀邊和旁邊的同學議論著什么。當孩子們的聲音漸漸平息,我覺得應該給孩子們理清思路然后再感悟,只有這樣不管他們說什么,怎么說都不會離開這一條線。“孩子們,這么多自然段,讀著有些亂,你們覺得嗎?”“不覺得,我找時間的詞語就不會亂。”“我找的是劉翔運動的經歷。”“我找的是劉翔與大山的關系。”“哇,你們怎么會這么想?真是聰明絕頂了!”就這樣,孩子們從“剛剛、2001、2002、2003、2004”從“練跨欄、沒能進入決賽、進入決賽、機會越來越多、打破記錄。”從“不敢奢望親眼看到、第一次碰面、肩并肩站在跑道、面對面過招、看到我的背影”這些描述的詞語中理出了三條條貫穿全文的線。根據孩子們的描述,我在黑板上把三條齊頭并進的線寫到了黑板上。并在黑板的右側,線的末端畫上了一座高高的大山。
接下來的品讀孩子們表現不俗,似乎他們知道這一次品讀不能天馬行空,都很自覺地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進行。韋世杰第一個發言,他把一二自然段朗讀了一遍,說:“我把奢望、有朝一日、遙不可及,讀得特別好,老師你知道為什么嗎?”我看看他,搖了搖頭,轉向孩子們問:“你們知道嗎?”“是他預習的好,知道這三個詞的意思咯。”“是他覺得這三個詞重要吧。”“怎么重要?”“那三個詞說明劉翔覺得自己現在的情況,連見到約翰遜的可能都沒有,奢望就是過高的希望,遙不可及就是不可能做到的,這不是很簡單嗎?”韋世杰開口了“你說的對一半,雖然劉翔覺得剛剛訓練的自己水平低,但是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開訓就拿自己和約翰遜比,他敢和高手比,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因為我知道他后面打敗了約翰遜,所以我才那么讀的。”我說:“對,目標,做事有目標很重要,這樣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學習也一樣!"“我喜歡,劉翔啊劉翔,你將來能跑得和他一樣快嗎?,劉翔的態度有點變化了,沒有用奢望、遙不可及而是暗暗問自己“能跑得和他一樣快嗎?暗暗,就說明他下決心要比了”接下來孩子們層層領悟體會劉翔獲得成功的心情。當孩子們讀到劉翔通過自己的努力超越了約翰遜時,情緒高昂了起來,好像是自己獲得了冠軍似的我順勢把他們激情導入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那一刻我才回過神來: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課已經接近尾聲,我引導孩子們結合板書的三條線小結:1.劉翔從開始訓練就給自己找到目標,有了夢想。2.劉翔在一點點的進步。3.劉翔堅持不懈地努力終于達到了目標。孩子們,想對劉翔說什么?讀完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