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通用7篇)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篇1
一、導入新課,了解人物
1.看一組圖片,說說對劉翔的了解。
2.無數的鮮花與掌聲背后,一次次成功與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汗水。2004年年底,“亞洲飛人”劉翔出版了自傳《我是劉翔》,全書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他進入體校、學習跨欄、遇到教練孫海平等體育生涯,還曝光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個人生活和成長經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選自《我是劉翔》。
3.讀題:翻越遠方的大山
在“亞洲飛人”劉翔心里,有一座遠方的大山,那是誰?阿蘭·約翰遜。
4.阿蘭·約翰遜是什么人?為什么會成為劉翔心里的“大山”呢?說說你對他的了解。補充資料。
原來,約翰遜是個這么有名的運動員,難怪被劉翔視為一座“大山”。那么,劉翔是如何跨越這座大山的呢?讓我們一起閱讀劉翔的自傳。
【設計意圖:劉翔和約翰遜,這是文中兩個關鍵的人物,如果不了解他們,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文章內容。課前已經布置學生查閱資料,為了防止學生對資料不加選擇地照本宣科,我特別強調“說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信息”。而對于約翰遜,我則在課件中重點出示他在劉翔沒有成名之前的巨大影響力,旨在突出他的“大山”地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讀完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2.交流: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劉翔靠不懈的努力戰勝了對手阿蘭·約翰遜,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3.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時間)默讀全文,圈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再用橫線劃出每一個時間段劉翔對阿蘭·約翰遜的看法。
4.交流:很早——剛練跨欄那會兒——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
5.小結:在劉翔的眼中,阿蘭·約翰遜就是一座大山,從“遙不可及”到“站在山腳下”到“成功翻越”。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根據這個過程把全文分成三大段。
【設計意圖:從時間上看,清清楚楚一條線。理出脈絡,分段、概括內容,水到渠成。
從授課實際看:學生對第一自然段有所忽略。實際上這句話也很重要,“很早就知道阿蘭·約翰遜的名字了。”可見劉翔對約翰遜仰慕已久,更能突出這是“遠方的大山”。】
三、精讀第一段,感受劉翔對“遠方的大山”的崇拜
1.“很早就知道阿蘭·約翰遜的名字了。”你知道有多早嗎?補充資料。
2.劉翔開始訓練跨欄的時候,阿蘭·約翰遜已經是世界跨欄冠軍了,只能是自己崇拜的偶像。所以,劉翔這樣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理——讀第2自然段。
3.聯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奢望、遙不可及
【設計意圖:兩個關鍵詞,既要知道詞的本意,更要能聯系上下文說出在文中的意思。突出翻越這座“大山”困難之大。】
4.朗讀一、二自然段,感受劉翔對約翰遜的崇拜。
四、精讀第二段,感受劉翔對“翻越大山”的追求
1.機遇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劉翔訓練跨欄的三年后,有了與約翰遜第一次碰面的機會,那是在2001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當時的比賽結果怎樣呢?
“那次我沒能進入決賽,只能作為觀眾在一旁感受約翰遜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理解“風馳電掣”。
2.最終,約翰遜奪得了冠軍,而劉翔連決賽的資格都沒有。此時,他暗暗地問自己:“劉翔啊劉翔,你將來能和他跑得一樣快嗎?”
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此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劉翔?(勇于挑戰)
【設計意圖:此處目的在引導學生感悟:劉翔勇于挑戰,敢于向高手挑戰。
從授課實際看,有部分學生起初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學生提出,此時的劉翔是自卑的,因為自己與約翰遜的差距太大了。這樣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也符合正常人的心理。于是我引導學生,劉翔的可貴在于他沒有因為對手強大而一味地自卑下去,他給自己樹立了大膽的目標:“將來能和他跑得一樣快”。】
3.2001年,劉翔親眼見到了約翰遜,但是只能作為觀眾在一旁感受他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看來,約翰遜真的是一座“遠方的大山”。
2002年,劉翔有了一次和約翰遜并肩跑步的機會。這次劉翔能縮小與“大山”的距離嗎?讀第五自然段。
多么遺憾的一次比賽啊!此時,看著約翰遜的背影,劉翔又會想些什么?
4.因為劉翔的刻苦訓練,他進入決賽的機會越來越多,與約翰遜過招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整個2003年,我跟他的比賽近10次,竟沒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來越小,我屢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第一!”
抓關鍵詞“竟沒有一次”“差距越來越小”“屢屢”“總是”,朗讀體會。
5.對劉翔來說,總是第二的滋味真不好受。看來,約翰遜確實是一座大山!
劉翔在自傳中寫道:
“毫無疑問,那時候約翰遜仍然像一座大山橫在我的面前,但我隱隱感覺到,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
理解“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此時,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劉翔?(執著追求)
【設計意圖:從近10次比賽“竟沒有一次超越他”,從“我屢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第一”,可見劉翔翻越“大山”難度之高,但劉翔從不氣餒,更可見其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對目標的執著追求。
課堂上,學生由劉翔的近10次落后想到了《第八次》里的布魯斯王子,真好。】
五、精讀第三段,感受劉翔“翻越大山”的喜悅
1.劉翔雖然屢屢拿第二,但他一直以約翰遜為目標,不斷向自己提出挑戰。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劉翔迎來了“翻越大山”的那一天。
觀看視頻《劉翔跨欄生涯:劉翔2004年第一次戰勝約翰遜.flv》
看看劉翔在自傳里是怎樣描寫那激動人心的時刻的。讀第8自然段。
【設計意圖:一段貼合文本的視頻,對學生朗讀起到了很好的幫助,無需多加指導,學生情感很快投入。】
2.劉翔贏了,數萬觀眾為他歡呼吶喊,此時,劉翔有什么反映?
“在數萬觀眾的吶喊聲中,我有點迷糊:我打敗了約翰遜?是真的嗎?”
劉翔為什么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3.讀第11自然段:
“那一刻我才回過神來: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是誰讓劉翔“回過神來”?約翰遜!
4.約翰遜和劉翔既是競爭對手,但也是朋友,因為任何一場比賽都是“友誼第一”。所以才有了比賽后約翰遜第一個走向劉翔,拍拍他的肩膀,給他真誠的微笑和祝賀。
我們來看看劉翔獲勝后,記者對這兩位的采訪。
觀看視頻《田徑室內世錦賽:劉翔與約翰遜英雄惜英雄.flv》
5.從劉翔和約翰遜的互相評價中,我們看到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運動精神。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競爭中也要有這樣為對手喝彩的健康心態。
【設計意圖:本打算淡化這個環節,但最終仍然決定加入。仔細讀文,我覺得約翰遜的表現還是很讓人感動的,這樣的精神我們有必要傳達給孩子,尤其是如今相對自我的孩子們。】
六、總結提升,鼓勵學生“翻越遠方的大山”
1.“翻越遠方的大山”是劉翔給自己設定的目標,2004年之前,這座大山是阿蘭·約翰遜。之后呢?劉翔后來又有了新的對手,如比他小三歲的古巴運動員戴倫·羅伯斯等。劉翔的跨欄生涯從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直到今天,他仍然在不斷地超越自己。
2.看一則關于劉翔奪冠的最新報道(2012年2月19日《現代快報》)
《7秒41 劉翔破亞洲記錄新年首秀完美奪冠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
【設計意圖:劉翔于2004年超越約翰遜,但此后的劉翔仍然在不斷翻越新的“大山”,這種永不止步的精神才是“翻越遠方的大山”的真實內涵。
感謝三年級組的老師們,在我上課前提供了一份關于劉翔奪冠的最新報道,這是對劉翔不斷超越的最好見證。】
3. 同學們,你的心中也有一座“遠方的大山”嗎?如果有,是什么?你打算如何翻越這座大山?
4.推薦閱讀《我是劉翔》。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劉翔不畏艱難、敢于挑戰的進取精神,同時明白前進道路上的一些困難看似不可戰勝,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總有超越的時候。
教學重點:了解劉翔的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體會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教學難點:能從劉翔的故事中獲得啟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視頻引路、導入課題:
1、播放劉翔跨欄的視頻。
2、你們認識他嗎?誰能介紹一下他?(多找幾名同學,教師適當補充)
3、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變成“跨欄王”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這篇文章。(板書課題:翻越遠方的大山)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教學要求:
(1)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理解詞義,讀懂課文。
(3)思考如下問題: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時間的詞語?
③劉翔是怎樣一步步打敗約翰遜的?
2、學生根據要求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開火車讀。
跨欄 田徑 決賽 希臘 雅典 國際 隱隱 成績 紀錄 吶喊 當初 祝賀 遙不可及 風馳電掣
讀音注意:掣 字形區分:紀 記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相機指導讀易錯、難讀的句子。
文中有兩處問句,要讀好疑問的語氣。
4、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1)誰能說說“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時間的詞語?
(3)劉翔是怎么樣一步步打敗約翰遜的?從這你體會到了什么?
5、自由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決。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讓我們再次讀課文,這一次請同學們默讀,感受這些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想一想劉翔是在翻越這座大山時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讀完后試著完成這樣的填空:遙不可及-(站在山腳下)-(翻越大山)。
我們能按照這條時間線索把課文分成對應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寫劉翔剛練跨欄那會兒,把約翰遜當成一座要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寫劉翔經過不懈努力,終于來到了“大山”腳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講劉翔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最終戰勝了約翰遜。
“遠方的大山”對于劉翔來說是什么呢?他是怎么樣翻越的?在翻越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最終成功了嗎?在翻越的過程中他表現出了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憑借語言文字,借助圖片,展開想象,填補空白,學習劉翔不畏艱難、敢于挑戰的進取精神。
2、理解“翻越大山”的含義,明白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戰勝一切困難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質疑問難
1、這遠方的大山指誰?誰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翻越”是什么意思?
2、文章有3處出現與大山有關的句子,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來。
3、交流出示:
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座遠方的大山,我到山腳下的那天都遙不可及,更別提要翻越這座大山了。
毫無疑問,那時候約翰遜仍然像一座大山橫在我的面前,但我隱隱感覺到,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
那一刻我才回過神來: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1)作者跟這座大山之間發生了什么變化?
(2)有什么不明白的?(如:劉翔是怎么一步一步翻越這遠方的大山的?)
過渡: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劉翔的心路歷程。
二、研讀課文 走進內心
1、作者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學習第1、2小節
(1)出示,引讀:很早就知道……
(2)那時候“我”與約翰遜的差距,用文中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遙不可及”,
劉翔為什么會感覺遙不可及的?(連親眼見他都是一種奢望)要說能翻越這座大山,超越約翰遜,你覺得這……所以說“更別提要翻越這座大山了。”
(3)指導朗讀
3、指導學習2001年
(1)2001年,發生了什么變化?指名讀3、4小節。
(2)交流(可以對同學的發言進行補充)。
為什么只能作為觀眾?(沒有資格參加,也說明他們之間的差距很大)
(3)劉翔第一次與約翰遜碰面,卻只能作為觀眾感受他的神速,他內心怎么想的?
當一當劉翔(指名讀這句話中),你聽出了什么?
4、學習2002、2003年
(1)默讀,這兩年與前面比,劉翔又有了什么變化?(劃出相關的詞句)
(2)交流
▲2002年
“第一次和約翰遜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有了參賽的機會,差距縮小了)
過渡:但很遺憾,“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約翰遜的背影。
補白:看著約翰遜的背影,我暗暗地對自己說:“劉翔啊劉翔, ”
▲2003年
“我跟他的比賽近10次”
“我屢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第一!”
過渡:屢戰屢敗,毫無疑問,那時候約翰遜仍然像一座大山橫在劉翔的面前,不可戰勝,此時,他有沒有氣餒,有沒有放棄?從哪兒看出來
指導讀“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讀出自信)
出示補白:為了心中的奮斗目標,
為了超越自己的夢想,
他每分每秒都在努力著。
烈日炎炎下,劉翔
狂風暴雨中,劉翔
夜深人靜時,劉翔
,劉翔
過渡:就這樣,劉翔一刻也沒有放松過,終于等來了2004年5月8日
5.學習2004年
(1)引讀第8小節
(2)那個屢屢拿第二,只能看到約翰遜背影的“我”,打破了亞洲紀錄,終于第一次讓約翰遜看到我的背影。
(3)劉翔當時的內心又是怎樣的(劃出有關句子)
出示:在數萬觀眾的吶喊聲中,我有點迷糊:我打敗了約翰遜?是真的嗎?
那一刻我才回過神來: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指導朗讀(不敢相信、興奮、激動)
三、總結原因,提升主題
1、看板書,四年的艱辛歷程,使劉翔從對這座遠方大山的遙不可及到成功翻越它,你覺得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劉翔超越的僅僅是約翰遜嗎?
(補充:就是憑著這種不畏艱難、勇于挑戰的拼搏精神,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剛剛結束的英國伯明翰室內挑戰賽60米欄,以7秒41的成績超越了羅伯斯,獲得了冠軍。)
2、劉翔成功翻越遠方大山的事跡,給了你什么啟發?
3、分享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師:希望每個同學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做一個強者,敢于挑戰,挑戰別人,挑戰自我,挑戰困難!
四、作業設計
1、挑選自己喜歡的運動員,收看他的比賽錄像或搜集他的有關故事讀一讀。
2、建議同學們課后讀一讀《我是劉翔》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劉翔成功的過程,感受他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
2、能力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能夠從劉翔身上得到某種啟示。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聽寫詞語:跨欄 吶喊 紀錄
背影 風馳電掣 遙不可及
2、說說由第一行詞語,你想到了文中的哪個人物?第二行詞語又讓你聯想到了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過渡:下面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去了解劉翔的心路歷程。
二、研讀文本,理解內容。
1、自由讀全文,說一說,文中的哪一句話點明了題目?
(1)這段話在文中起著什么作用?(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點明主旨的作用)
(2)這句話后面的“!”表示什么?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讀這句話?(激動、欣喜)
2、“遠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從文中哪兒找出來的?
(1)把約翰遜比作大山,說明了什么?啊哪個詞語也說明了這一點?(奢望)
(2)“遙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遙遠,難以得到的東西)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我”和約翰遜相差甚遠)
(3)指導朗讀。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應該用無可奈何的語氣來讀,重讀“根本就不敢”“遙不可及”“更別提”)
(4)能說說此時劉翔的心情嗎?展開想象談一下。
4、上節課我們找出了文中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見證了劉翔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過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然后完成這樣一個表格:
時間
“我”
約翰遜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比賽時間 比賽名稱 比賽結果
(1)全班交流。
①誰能來說說2001年“我”和約翰遜的表現?
②“風馳電掣”是什么意思?由這個詞語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觀眾,你在感受約翰遜風馳電掣的速度時,心里會想些什么?
④作為一名一直以來把約翰遜當作自己目標的運動員,劉翔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我”決心趕超約翰遜)
⑥那么,2002年出現了怎樣的情況呢?
⑦當看到約翰遜的背影時,“我”心里又會想些什么?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賽中,“我”和約翰遜的差距終于縮小了!文中的哪句話告訴我們這一點?(我屢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拿第一!)
⑨你從“總是”和“!”體會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時間,“我”的進步是神速的。請你想一想,“我”都進行了哪些艱苦的訓練(出示):
展開想象寫話:
風刀霜劍中,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染疾病時,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別人休息時,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雖然“我”在不斷進步,但是約翰遜這座大山依然橫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經站在山腳下”!
2004年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三、感受精神,進行教育。
1、你從劉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嗎?你打算怎樣努力來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3.現在討論一下,劉翔成功翻越遠方的大山有哪些原因?
(因為劉翔有目標,有夢想,遇到挫折不灰心,繼續堅持拼搏,最終獲得了成功。)
四、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1、你知道劉翔的哪些名言?
2、你還知道哪些運動員的名字?簡述有關他(她)的故事。
五、附:板書設計:
翻越遠方的大山:敢于挑戰 產生夢想
堅持不懈 追逐夢想
有志者事竟成 實現夢想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劉翔不畏艱難、敢于挑戰的進取精神,同時明白前進道路上的一些困難看似不可戰勝,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總有超越的時候。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劉翔的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體會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2、能從劉翔的故事中獲得啟示。
三、教具準備:課件。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看課文插圖。
2、你們認識他嗎?誰能介紹一下他?
3、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變成“跨欄王”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這篇文章。(板書課題:翻越遠方的大山)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教學要求:
(1)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理解詞義,讀懂課文。
(3)思考如下問題: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時間的詞語?
③劉翔是怎樣一步步打敗約翰遜的?
2、學生根據要求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開火車讀。
跨欄 田徑 決賽 希臘 雅典 國際 隱隱 成績 紀錄 吶喊 當初 祝賀 遙不可及 風馳電掣
讀音注意:掣字形區分:紀記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相機指導讀易錯、難讀的句子。
文中有兩處問句,要讀好疑問的語氣。
4、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1)誰能說說“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時間的詞語?
(3)劉翔是怎么樣一步步打敗約翰遜的?從這你體會到了什么?
5、自由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決。
三、再讀課文,繼續感知。
1.讓我們再次讀課文,這一次請同學們默讀,感受這些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想一想劉翔是在翻越這座大山時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讀完后試著完成這樣的填空:遙不可及-(站在山腳下)-(翻越大山)。
我們能按照這條時間線索把課文分成對應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寫劉翔剛練跨欄那會兒,把約翰遜當成一座要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寫劉翔經過不懈努力,終于來到了“大山”腳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講劉翔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最終戰勝了約翰遜。
“遠方的大山”對于劉翔來說是什么呢?他是怎么樣翻越的?在翻越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最終成功了嗎?在翻越的過程中他表現出了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劉翔不畏艱難、敢于挑戰的進取精神,同時明白前進道路上的一些困難看似不可戰勝,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總有超越的時候。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劉翔的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體會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2、能從劉翔的故事中獲得啟示。
一、導入。
同學們,10道高欄、110米的距離、瀟灑的動作,炮彈般的速度、不僅改變了一個民族關于速度的記憶,彌補了一段想象中的記錄空白,同時也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劉翔——它已經成為了大家心中一個不容忽略的名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劉翔的自傳體作品——齊讀課題。
二、研讀文本,感受歷程。
1、自由讀全文,說一說,文中的哪一句話點明了題目?
2、出示:那一刻我才回過神來: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1)這段話在文中起著什么作用?(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點明主旨的作用)
(2)這句話后面的“!”表示什么?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讀這句話?(激動、欣喜)
3、“遠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從文中哪兒找出來的?
(1)把約翰遜比作大山,說明了什么?啊個詞語也說明了這一點?(奢望)
(2)“遙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遙遠,難以得到的東西)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我”和約翰遜相差甚遠)
(3)指導朗讀。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應該用無可奈何的語氣來讀,重讀“根本就不敢”“遙不可及”“更別提”)
(4)能說說此時劉翔的心情嗎?展開想象談一下。
事實上,阿蘭約翰遜從1989年出道至今,已經在110米欄界奮斗了20年。4枚世錦賽金牌、1枚奧運會金牌、3枚室內世錦賽金牌,是110米欄界的霸主,無法超越的對象。所以這樣一個強勁的的對手在劉翔看來是一座“遠方的大山”,翻越它便成為了他的一個很難實現的希望,一個——夢想。
過渡:那么,劉翔是怎樣成功翻越這座大山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3-10自然段。
4、上節課我們找出了文中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見證了劉翔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過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然后填圖吧!
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座山,請學生根據時間在相應的位置填空。
(1)學生自由填空讀課文。
(2)全班交流。
①誰能來說說2001年“我”和約翰遜的表現?
②“風馳電掣”是什么意思?由這個詞語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觀眾,你在感受約翰遜風馳電掣的速度時,心里會想些什么?
④作業一名一直以來把約翰遜當作自己目標的運動員,劉翔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我”決心趕超約翰遜)
⑥那么,2002年出現了怎樣的情況呢?
⑦當看到約翰遜的背影時,“我”心里又會想些什么?
過渡:在不斷的訓練中,在堅定的決心下,“我”的成績越來越好,進入決賽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和約翰遜過招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賽中,“我”和約翰遜的差距終于縮小了!文中的哪句話告訴我們這一點?(我屢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拿第一!)
⑨你從“總是”和“!”體會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時間,“我”的進步是神速的。請你想一想,“我”都進行了哪些艱苦的訓練?
雖然“我”在不斷進步,但是約翰遜這座大山依然橫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經站在山腳下”!
2004年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久久等待的那一天”指是什么?
“我”的成績是多少?此時“我”心里怎么想?為什么反而迷糊了?
展開想象:如果你是一名體育記者,你會如何祝賀劉翔?
師生合作:師當劉翔,生當體育記者。
聽到你們的祝賀聲,“我”才回過神來。(齊讀:那一刻我才回過神來: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那一刻”指的是什么?(約翰遜祝賀“我”的時候)
“這一切”指的是什么?
指導朗讀:你覺得這句話應該怎么讀?
三、感情精神,進行教育
1、你從劉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嗎?你打算怎樣努力來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1、“中國有我,亞洲有我,我會再次飛翔,這就是真我的劉翔!”
推薦閱讀《我是劉翔》。
2、你還知道哪些運動員的名字?簡述有關他(她)的故事。
板書: 4、翻越遠方的大山
阿蘭 約翰遜
力
努
的
懈
不
持
堅
劉翔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篇6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
4、翻越遠方的大山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
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定向示標
1、視頻引路,導入課題:
(1)播放劉翔跨欄的視頻。
(2)你們認識他嗎?誰能介紹一下他?板書:劉翔
(多找幾名同學,教師適當補充)
(3)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變成“跨欄王”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這篇文章。(板書課題:翻越遠方的大山)齊讀課題。
2.出示目標:先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投影出示)。指名讀學習目標。
二、第一次自主學習、分組展示、探究總結
1、自主學習
師: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完成學習目標,請看學習指導1,(出示)先自己讀一讀學習指導1,再按照自學指導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習指導1:
請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遇到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3分鐘后你將有機會向大家展示朗讀水平。快快開始吧!
2、分組展示:各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收獲。
(1)讀一讀:
約翰遜 奢望 風馳電掣
遺憾 大阪 跨欄 吶喊
碰面 成績 當初 田徑
祝賀 背影 決賽 國際
(2)記一記: 跨 欄 賽 臘 雅 際 隱 績 紀 吶
(3)寫一寫: jì
成( )
亞洲( )錄
國( )
認真( )錄
難以( )數
( )律
三、第二次自主學習、分組展示、探究總結
1、自主學習
學習指導2:
請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遇到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3分鐘后你將有機會向大家展示朗讀水平。快快開始吧!
2、分組展示:各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收獲。
四、第三次自主學習、分組展示、探究總結
1、自主學習
學習指導3:
默讀課文,先用筆標畫出自己還不理解的詞語,再想辦法嘗試解決,可聯系上下文,可請教他人,也可結合生活理解。 (可重點理解:奢望 遙不可及 風馳電掣 遺憾)
(3分鐘后匯報)
2、分組展示:各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收獲。
四、當堂訓練、達標檢測
請打開《新課堂》,認真做一做第4課“練功房”部分的題目。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篇7
一、 精讀課文 1.出示“有朝一日”、“遙不可及”兩個詞所在句子。這兩個句子都出現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出示第二自然段,再去讀讀看,你能讀明白什么?
2.抓住關鍵詞談感受: ▲阿蘭·約翰遜是當時跨欄界高手。——“根本就不敢”、“奢望”、“遙不可及”、“更別提”;聯系第一自然段“很早就知道” ▲阿蘭·約翰遜是劉翔眼里的一座大山,要想跨越這座大山,要想超過他,不容易!——“遙不可及”、“更別提”(板書“遙不可及”) ▲當時的劉翔對自己不自信。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4.當時,在劉翔看來極其難以翻越的一座大山,最終,劉翔卻成功地翻越了!找到這段內容!(8——11自然段)
5.指名學生讀8——11自然段。(讀出驕傲、自豪、興奮的心情。)板書:翻越大山
6.課文的3——7自然段寫的又是什么呢?快速讀一讀,邊讀邊思考!(劉翔和阿蘭·約翰遜比賽的情況)
二、感受不易,學習劉翔精神
1.再次默讀課文3——7自然段,完成這樣的表格。
比賽時間 比賽結果 劉翔 阿蘭 約翰遜
2.交流
3.任何比賽,我們不能只關注結果,更應該關注過程,走進人物的內心,和他們一起想,一起說……接下來,請同學們沉下心去默讀課文3——7自然段,完善這樣一個表格:
時間 “我” 約翰遜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比賽時間 比賽名稱 比賽結果
4.光想不做非英雄好漢!劉翔是這樣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a烈日炎炎,劉翔又踏上了綠茵跑道……
b這天,劉翔在練習 110米跨欄時,不小心受了傷…… (練習說話)
5.2001——2003年,整整三年時間,近12次的比賽,無數次的練習,使劉翔覺得——引讀第七自然段!板書:來到山腳
6.從“遙不可及”到“來到山腳”,再到“翻越大山”是一個艱難跋涉的過程,用心、用情再次朗讀課文3——7自然段,想想劉翔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堅持不懈(板書) ●有夢想、有目標 ●自信(板書)哪里讓你感覺到劉翔的成功離不開“自信”?一開始劉翔不是很“不自信”嗎? “但我跟他的差距越來越小,我屢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第一!” “但我隱隱感覺到,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 ——經過劉翔的刻苦訓練,劉翔與約翰遜的差距越來越小,劉翔也越來越有自信!
7.堅持、自信讓劉翔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引讀第八自然段。此時,如果你是劉翔,除了激動、興奮,心里還充盈著什么?(心酸、不易……)
8.文章到這是不是就可以結束了?看看下面寫了什么?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再一次印證翻越大山的不易。)朗讀指導。
三、理解題義,情感升華
1.課題是“翻越遠方的大山”,學到這兒,你還認為這里的“大山”僅僅指的就是“阿蘭·約翰遜”嗎?(前進路上的困難,遠大的理想,奮斗的目標……)
2.此時,你有什么話想對自己說嗎?(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夢想,有信心,并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邁進,就有成功的可能。)
3.同學們的收獲真多。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做一個強者,敢于挑戰別人,挑戰自我,挑戰困難。
四、課外練習學生讀背有關“志向與堅持”的名言警句,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志者事竟成”等,增加語言積累; 推薦閱讀《我是劉翔》。
五、板書設計:
翻越遠方的大山遙不可及→ 來到山腳 → 翻越大山目標
堅持 自信
教材分析:《翻越遠方的大山》選自劉翔的自傳《我是劉翔》一書,真實地記錄了劉翔從“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親眼看到約翰遜”到戰勝世界“跨欄王”的經過,這樣的經過就是從起飛到超越夢想的過程,蘊含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夢想的可能”的道理。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劉翔不畏艱難、敢于挑戰的進取精神,同時明白前進道路上的一些困難看似不可戰勝,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總有超越的時候。
教學重、難點:了解劉翔的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體會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努力;能從劉翔的故事中獲得啟示。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