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了解人物
1.看一組圖片,說說對劉翔的了解。
2.無數的鮮花與掌聲背后,一次次成功與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汗水。2004年年底,“亞洲飛人”劉翔出版了自傳《我是劉翔》,全書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他進入體校、學習跨欄、遇到教練孫海平等體育生涯,還曝光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個人生活和成長經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選自《我是劉翔》。
3.讀題:翻越遠方的大山
在“亞洲飛人”劉翔心里,有一座遠方的大山,那是誰?阿蘭·約翰遜。
4.阿蘭·約翰遜是什么人?為什么會成為劉翔心里的“大山”呢?說說你對他的了解。補充資料。
原來,約翰遜是個這么有名的運動員,難怪被劉翔視為一座“大山”。那么,劉翔是如何跨越這座大山的呢?讓我們一起閱讀劉翔的自傳。
【設計意圖:劉翔和約翰遜,這是文中兩個關鍵的人物,如果不了解他們,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文章內容。課前已經布置學生查閱資料,為了防止學生對資料不加選擇地照本宣科,我特別強調“說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信息”。而對于約翰遜,我則在課件中重點出示他在劉翔沒有成名之前的巨大影響力,旨在突出他的“大山”地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讀完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2.交流: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劉翔靠不懈的努力戰勝了對手阿蘭·約翰遜,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
3.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時間)默讀全文,圈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再用橫線劃出每一個時間段劉翔對阿蘭·約翰遜的看法。
4.交流:很早——剛練跨欄那會兒——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
5.小結:在劉翔的眼中,阿蘭·約翰遜就是一座大山,從“遙不可及”到“站在山腳下”到“成功翻越”。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根據這個過程把全文分成三大段。
【設計意圖:從時間上看,清清楚楚一條線。理出脈絡,分段、概括內容,水到渠成。
從授課實際看:學生對第一自然段有所忽略。實際上這句話也很重要,“很早就知道阿蘭·約翰遜的名字了。”可見劉翔對約翰遜仰慕已久,更能突出這是“遠方的大山”。】
三、精讀第一段,感受劉翔對“遠方的大山”的崇拜
1.“很早就知道阿蘭·約翰遜的名字了。”你知道有多早嗎?補充資料。
2.劉翔開始訓練跨欄的時候,阿蘭·約翰遜已經是世界跨欄冠軍了,只能是自己崇拜的偶像。所以,劉翔這樣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理——讀第2自然段。
3.聯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奢望、遙不可及
【設計意圖:兩個關鍵詞,既要知道詞的本意,更要能聯系上下文說出在文中的意思。突出翻越這座“大山”困難之大。】
4.朗讀一、二自然段,感受劉翔對約翰遜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