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設計
四、精讀第二段,感受劉翔對“翻越大山”的追求
1.機遇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劉翔訓練跨欄的三年后,有了與約翰遜第一次碰面的機會,那是在2001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當時的比賽結果怎樣呢?
“那次我沒能進入決賽,只能作為觀眾在一旁感受約翰遜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理解“風馳電掣”。
2.最終,約翰遜奪得了冠軍,而劉翔連決賽的資格都沒有。此時,他暗暗地問自己:“劉翔啊劉翔,你將來能和他跑得一樣快嗎?”
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此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劉翔?(勇于挑戰)
【設計意圖:此處目的在引導學生感悟:劉翔勇于挑戰,敢于向高手挑戰。
從授課實際看,有部分學生起初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學生提出,此時的劉翔是自卑的,因為自己與約翰遜的差距太大了。這樣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也符合正常人的心理。于是我引導學生,劉翔的可貴在于他沒有因為對手強大而一味地自卑下去,他給自己樹立了大膽的目標:“將來能和他跑得一樣快”!
3.2001年,劉翔親眼見到了約翰遜,但是只能作為觀眾在一旁感受他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看來,約翰遜真的是一座“遠方的大山”。
2002年,劉翔有了一次和約翰遜并肩跑步的機會。這次劉翔能縮小與“大山”的距離嗎?讀第五自然段。
多么遺憾的一次比賽。〈藭r,看著約翰遜的背影,劉翔又會想些什么?
4.因為劉翔的刻苦訓練,他進入決賽的機會越來越多,與約翰遜過招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整個2003年,我跟他的比賽近10次,竟沒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來越小,我屢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第一!”
抓關鍵詞“竟沒有一次”“差距越來越小”“屢屢”“總是”,朗讀體會。
5.對劉翔來說,總是第二的滋味真不好受?磥,約翰遜確實是一座大山!
劉翔在自傳中寫道:
“毫無疑問,那時候約翰遜仍然像一座大山橫在我的面前,但我隱隱感覺到,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
理解“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此時,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劉翔?(執著追求)
【設計意圖:從近10次比賽“竟沒有一次超越他”,從“我屢屢拿第二,而約翰遜總是第一”,可見劉翔翻越“大山”難度之高,但劉翔從不氣餒,更可見其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對目標的執著追求。
課堂上,學生由劉翔的近10次落后想到了《第八次》里的布魯斯王子,真好!
五、精讀第三段,感受劉翔“翻越大山”的喜悅
1.劉翔雖然屢屢拿第二,但他一直以約翰遜為目標,不斷向自己提出挑戰。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劉翔迎來了“翻越大山”的那一天。
觀看視頻《劉翔跨欄生涯:劉翔2004年第一次戰勝約翰遜.flv》
看看劉翔在自傳里是怎樣描寫那激動人心的時刻的。讀第8自然段。
【設計意圖:一段貼合文本的視頻,對學生朗讀起到了很好的幫助,無需多加指導,學生情感很快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