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遠方的大山》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翻越遠方的大山》。一、說教材。 《翻越遠方的大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6冊第2單元的第1篇課文,該單元以人物品質為主題展開。《翻越遠方的大山》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劉翔成功的戰勝了阿蘭約翰遜。課文通過時間順序,劉翔自敘的手法給人很深的啟迪。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本課的重點:了解劉翔的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理出劉翔翻越大山的“時間表”,討論劉翔成功翻越大山的原因。難點為:理解課題的深刻含義,學習體會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教學時間: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教學內容,結合三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于學,勤于思考。那么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并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四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于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播放劉翔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的視頻,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后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并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劉翔在面對困難時的內心體會),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于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緊接著,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并借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讀到“風馳電掣”時,用多媒體展示“阿蘭約翰遜贏了劉翔”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情景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大山”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后,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劉翔成功翻越大山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劉翔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