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學案例
一、教材簡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關于生態平衡的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述了人們因為喜愛鹿而捕殺狼,破壞了凱巴伯森林原有的生態平衡,遭受大自然懲罰的故事。人們在25年間捕殺了大量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敵,于是鹿群大量繁殖,原本生機勃勃的凱巴伯森林幾乎被破壞殆盡,鹿群也因食物鏈斷裂而奄奄一息。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短短一百多年間凱巴伯森林發生的巨大變化向人類發出警告:如果不認識大自然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貿然行事,破壞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生態平衡,后果就會不堪設想。當今社會,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基本共識。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的同時,人類對環境的凈化、生態的平衡也越來越重視。從這個方面來看,本文所揭示的主旨便有了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本設計根據教材的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感知,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后,直接引導學生感知凱巴伯森林一百多年間發生的巨大變化入手,讓學生直面文本,簡化教學流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對比—品讀—想象”,讓學生感知文字、圖像、聲音、直觀演示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材料,喚起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加深對“功臣”與“禍首”的理解,轉而引導學生品讀人類對狼長達25年的血腥屠殺,啟發想象慘不忍睹的場面,直接讓學生領悟到是人類的感情用事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凱巴伯森林“枯黃一片”,從而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最后啟發學生探究人類使凱巴伯森林恢復往日生機的辦法和寫真實感言,告知學生人類只有智慧地對待自然,自然才能和人類和諧相處,美好的大自然才會成為人類永遠的幸福家園。
三、教學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2、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功臣”、“禍首”在課文中含義。
3、通過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全文,理解“功臣”和“禍首”的意思。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想象等形式感受一百多年間凱巴伯森林的巨大變化,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深刻認識到人類的不當行為才是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罪魁禍首”。
教學準備: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大自然里的兩個朋友。(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