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2
從哪兒跌倒就從哪里爬起,我決定就以此為契機,教學生如何預習,并要求他們養成習慣。首先,讓孩子們找出這里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先認讀一下,再仔細看看字典上的解釋,找一個最為恰當的,理解一下,孩子們很快就動起手來,會讀了,也能理解了,在此基礎上,我告訴他們,這應該屬于預習的范圍,以后回家預習就要做到這樣,不放過一個不認識的字,一個不理解的詞語,要借助字典、詞典,盡量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以后我還要加強檢查,有布置必須有檢查,老師的檢查才是對學生的鞭策!
教后反思:
在教學用字詞句部分,我先用教材中《北大荒的秋天》中的一句話引出了“漾”字,使學生感到,查字典并不是一項單純的作業,也是自己讀書的一種需要,出示“漾”的兩種解釋后,學生邊讀句子,邊想合適的選項。接著,通過小猴的閱讀給出了幾個加點的字,讓學生用讓面初步了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做這道習題時,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關鍵是經歷過程,特別是找到意思后,還要反復讀句子去理解,在操作時要教育學生快動手、快思考,但一定要保持安靜。同時,在以后的學習中,要不斷地練習,使學生養成勤查字典、會用字典的好習慣。在教學讀讀背背這組詞時,單個看不好理解,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先讀正確,連讀成誦,再結合圖畫初步理解意思,也可以說說自己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這些詞,是怎樣運用的。即使不理解也要背下來,待以后慢慢消化。
口語交際:《當有人敲門的時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事情,學生有自己的生活體驗,也是需要鍛煉的一種能力。教學時我突出交際二字,給比較多的人以機會。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是怎樣做的,再看圖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我還設置模擬情景,鼓勵學生參與表演,做做、說說、評評,有了這個基礎,加上學生回家后應對實際問題,好習慣很快就會形成,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
教學反思:
教學本次練習的口語交際部分時,我進行發模擬情境訓練:首先描述:我們把教室當成自己的家,你一個人正在家做作業,此時——(播放敲門聲)問學生:你想到了什么?接著再讓學生猜測,外面可能是誰?并板書:熟人、陌生人,再問:如果是熟人,我們該怎樣?如果是陌生人呢?引發思考。
最后不斷變換情境,討論應付的方法,如:1、敲門的人到底是誰呢?我們首先要詢問,不管是誰,你會怎樣問呢?2、變換訓練:a、假如是你的好朋友來了。請生表演模擬b、自稱是你媽媽朋友的陌生阿姨來了。教師演阿姨,和生互動表演,并不斷引導其余學生討論,評判。糾正不合理的做法。達到由個別到對全體的互動。c、真的有壞人來了。(播放壞人敲門的錄像)組織生表演討論。
教學反思:
本次練習分為三部分,我認為口語交際是重點,因此,教學本次練習的口語交際部分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讀題,明確使之明白要求。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1、出示書上的掛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小組討論:當有人敲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3、小組匯報。4、集體討論: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應注意些什么?5、說能把幾位同學和老師的話連起來說一說?最后分角色表演。從效果來看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