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孫中山破陋習教材研讀
陳令驥:
這篇課文雖題為“孫中山破陋習”,但孫中山如何破陋習則是一帶而過,重點是講了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我覺得是不是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課文。一、孫中山破的是哪個陋習?二、為什么說裹小腳是一種陋習呢?(可以讓孩子讀書從書中找到答案,也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去說)三、為此,孫中山又是怎么說、怎么想、怎么做的。四、哪些行為你覺得是陋習,你是怎么對待的!
柔指輕敲:
在理解第二個問題的時候,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走近文本,與姐姐和媽媽對話,體會纏足陋習給她們帶來的痛苦。
luoye:
對于第三個問題,可引導學生讀讀文中描寫孫中山的句子,特別是聯系“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這句話,展開想象。
孤海山峰:
關于陋習的危害,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突破的,
這就像薛法根老師講《臥薪嘗膽》對“奴仆”的突破,
當然不能過于渲染,
可以用一些圖片或影像資料,盡可能直觀地感染學生。
柔指輕敲:
同意孤海山峰的看法,以“纏足陋習”為本課教學的一個突破口,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理解“孫中山為什么要破此陋習”?
沉郁:
認真讀著大家的發言,發現大家對文本挖掘地非常深。但到課堂上又會是怎樣的情景?我不知道,也許很多東西我們都用不上。因此大家還要注意學生一方。
柔指輕敲:
多謝沉郁的提醒!的確,我們應該以學生為本,沉郁的第一課時設計就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交流預習資料了解偉人,引入課題;通過看課題質疑,了解學情,以學定教。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也采用了學生自讀自悟的辦法,省略老師串講串問的環節,簡潔而有效。第二課時仍然是學生的自讀自悟,讓有聲的朗讀填補課文的留白,讓動情的朗讀刺痛孩子的善良的心靈。一切自在不言中!
方也:
課文的背景很重要,因為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但我覺得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還是必不可少的!
柔指輕敲:
是這樣的,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是學生走進文本的必經之路,而對課文背景的了解,則是幫助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