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升和毫升》集體研討
片段三:自主探究,實踐求知。
1.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1升的量器?
2.出示題目要求:做一個1升的容器,并分別標出1/4升、1/2升和3/4升。
(1)讓學生根據手中的材料,以組為單位討論怎樣做。
(2)每組選一人匯報討論方案。
(3)選出可行的方案(往一個上下一樣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貼上紙條,在1升處記上記號。把紙條1升處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別做上記號)。
(4)動手制作。
教師加強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3.提問。
(1)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是怎么樣制作的?
(2)有沒有不同的標法?(1/2l和2/4l)它們的大上相同嗎?(一樣大)
4.用自己做的1升的量器來量一量。
(1)量出1升水,試一試1升水能倒滿幾紙杯?
讓學生在組內合作完成。等學生做完后,提問:1升水能倒滿幾紙杯?
你一天能喝宋的幾紙杯水?你喝的水夠1升嗎?
談話:同學們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預防疾病的發生。
(2)先估計桌子上放著的一碗水比1升多還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約有多少升。
先讓學生以前面獲得的感受與經驗把一碗水與1升水進行比較,讓學業生充分發表自己的估計意見。
再實際量一量,來驗證估計。
(此片段設計意圖:當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后,對1升的認識由理性再回到感性時,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也印證了美國一個圖書館中的一條格言:聽過了,忘記了;看過了,記住了;做過了,掌握了。)
以上是本人對本單元《升和毫升》的一些粗淺認識,如有不當,望領導及各位同行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