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第八冊習作7(一次體驗)教學設計
資源分析:
本次習作的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例文的簡單介紹。
說明這篇習作講述的是小作者參加一次體驗活動的經(jīng)歷與感受。第二部分是例文《“護蛋”》,是柳倩影小朋友的一篇習作。第三部分是習作要求。要求組織一次體驗活動,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出來,并與大家交流。
策略分析:
小學生受年齡限制,再加上當代學生在學習重壓下,社會給于的“活動思維框”縮小,對生活的自然認知與體驗也就相應減少。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習作不也是如此嗎?因此,習作之前,首先要準備好“下鍋之米”——與這次習作話題具有相似性的習作素材。本次習作,采用情境體驗法,幫助并教會學生直接有效地儲備習作素材。而此情境設置,與學生的生活認知經(jīng)驗具有相似性,容易對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刺激。
小學生知覺的有意識性、目的性發(fā)展,但水平有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因此,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教師適時進行意識與目的的強化,讓個性化的體驗在督促中不斷生成。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一次體驗盲人的活動,回味自己在體驗過程中心理和行動的發(fā)展變化,并有詳有略地描寫出來,特別注意能寫下自己對這次活動獨特的感受。
2、通過閱讀例文《“護蛋”》,了解只有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才能把體驗寫生動。
3、激發(fā)學生參加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選擇有目的地進行體驗,平時多儲備,做個有心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的體驗、感受更清晰,能組織成文。
難點:習作指導過程中,突出學生個性化的體驗。
課前準備:
1、學生座位不變,講臺排成長條會議桌型,桌上放若干玻璃水杯,桌下放熱水瓶若干(熱水瓶中裝冷水,這一點對學生保密)。
2、學生每人準備一塊蒙眼的布,或黑色膠帶。
教學流程:
一、明確體驗要求
1、本堂語文課我們要來一次不同尋常的體驗,有興趣參加嗎?瞧這架勢,一定有意外的收獲等著大家呢!
設計意圖:
小學生年齡特征,喜熱鬧,從眾,這一環(huán)節(jié),算是習作的動員與號召,燃起學生如運動一樣的激情,讓學生在熱鬧興奮的狀態(tài)下拋卻語文學習的壓抑感,輕松進入體驗狀態(tài)。
2、公布體驗項目:做一次盲人,完成倒一杯水拿到自己桌上的任務。
3、立體驗規(guī)矩,出示:
(1)體驗過程中,記住你始終是一個盲人!
(2)體驗過程中,必須聽從指令,拒絕交流!
(3)體驗過程中,可以思考,把每一個感受在腦子里備份!
請思考30秒,能做到的,嚴陣以待!
設計意圖: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將規(guī)矩立得煞有其事,讓學生明確規(guī)則的重要性,尤其是30秒鐘的“規(guī)矩記憶”,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而更好地轉(zhuǎn)化成活動過程中的自律行為。
二、展開體驗活動
1、在半分鐘后你們將成為一名無助的盲人,請再看一眼這個美好的世界吧,記住這個教室每個方位的布置,可能你在“失去光明”后,會非常需要這份記憶!(靜靜觀察30秒)
設計意圖:
為成功體驗埋下伏筆,體驗結(jié)束時,能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明確“成功屬于有準備的人”,教育學生于細節(jié)處用心,養(yǎng)成處處留心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