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第八冊習作7(一次體驗)教學設計
此環節的設計純粹是為了幫助學生梳理一下思路,在習作的謀篇構段上作個引導,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學生自己去書寫,過多的扶反而會失去一些個性化東西的出現。
四、書寫體驗之旅
1、師:剛才同學們在體驗過程中思考的肯定要比交流的多得多,提起筆,開始習作,注意:著重寫出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2、學生習作
設計意圖:
就習作教學而言,最為重要的是通過我們的教學,讓學生把得于心的東西,創造性地轉化成應于手的成果。前一輪交流,要收在熱鬧處,順水推舟,進行習作,一定會讓學生產生“樂于書面表達”的內在動機,表達欲望增強了,習作自然可宣可贊的地方也會不斷增多。
五、分享體驗甘苦
1、《“護蛋”》引路
(1)閱讀例文《“護蛋”》,小作者寫了些什么?(逐段看,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擔憂;同學的“碎蛋”經歷……)
(2)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情節?
(3)小結:只有寫出屬于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你的文章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設計意圖:
例文只是例子,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不能把例文變成了限制學生自由表達的“樣板文”。在指導學生修改的過程中用書中選取的例文引路,旨在明白佳作之佳在于有清晰的思路和自己的特殊體驗。其它由例文引發的旁枝錯節都應該去掉,讓學生修改有所依托,但又沒有限制,能在“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上著力。
2、閱讀自己的文章,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
3、自改,把遺漏的感受添加進文。
4、同桌互改:(1)語句是否通順;(2)標點運用是否得當;(3)錯別字;(4)分段是否合理。
設計意圖:
一篇文章三分寫七分改,可見修改是多么重要,小學習作第三學段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在四年級下半學期這個過渡時期,我們應該著力培養起學生的自改、互改的能力。在修改過程中實現吸納與傾吐的交融與互動。
“同桌互改”這一環節為了減少盲目性,拎出四個修改方面,而這四個方面均來自《語文課程標準》:“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習作第二學段所強調);“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習作第三學段所要求);“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5、作文謄寫。
六、拓展體驗思路
1、生活中我們可以參與體驗的活動還有很多,如當一回聾啞人、殘疾人;當一回小老師;當一回家……說說你最想體驗的活動。
2、體驗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就像老師幫大家準備的體驗盲人活動一樣,給你的體驗活動列個體驗提綱或者定個體驗方案吧。小組合作討論。
3、利用課后時間,自主體驗,需要的話,老師可以給于一定的幫助。希望你們能把自己的體驗過程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
一次體驗習作完成了,但我們不能只將目光停留在完成了一項教學任務上,要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增強儲備習作素材的意識,豐富自己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