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案例
結合本組的單元導語中提出的:“讓我們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我們還要有課文內容想開去,了解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學著關心、幫助他人。”來分析,本組中提到的“由內容想開去”主要是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
二 教學設計及相關意圖:
(一)書寫區分,理解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2課,[板書: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齊讀課題。
2、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什么是生命橋? 為什么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這座生命橋是誰架起來的? 這座生命橋是用什么架起來的?
師: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相信通過深入的學習,你一定會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學會質疑是四年級的訓練項目,所以從課題入手,通過質疑引領全文。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發現和引出對于課題的泡泡語,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引入整體感知環節。]
(二)初讀感悟,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翻開書106頁,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事?開始讀書。 (生讀書。)
2、師:剛才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看能不能讀準這些詞語呢?誰來讀一讀?(課件:骨髓、暫時、襲擊、沉著、間隔、凋零、輾轉、血脈親情)正確!你再來讀讀。我們一起讀一讀。
師:(課件)在這里,這個字讀“xuè”,還有一個字音你知道嗎? 生:“xiě”。
師:我們常說手指“出血”了,就是這個音。文中還有一處讀白血病。
師:這個詞讀什么? 生:輾轉。
師:誰知道什么意思? 生:翻來覆去。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查字典是個好方法,在學習課文時,我們會更加深入地體會這個詞的意思。
3、師:(課件空)看來字詞難不倒大家。同學們,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呢? 生:杭州小錢得了白血病,正在病床上等待著骨髓。在中國臺灣,李博士正在余震中為一位青年抽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小錢終于得救了。[板書:杭州小錢、中國臺灣青年、骨髓]
師:真會讀書,還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大意。
4、師:同學們,借助老師的板書,結合課文,能不能說說:課文中寫了同一時刻的幾個場景?生:2個。
師:一個是(杭州的小錢在等待著骨髓移植);一個是(中國臺灣的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
師:你們看,只要抓住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和關鍵詞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第一個場景,去杭州看一看。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就針對易讀錯的字詞和多音字進行了整體的強調,同時也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初讀感悟,讓學生對課文有個宏觀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脈絡,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使課文的大體框架:一個時間的不同場景,立在同學們腦中。]
(三)品讀感悟,進入第一場景:
1、(課件音樂)生命橋的故事就發生在1999年的9月22日,早晨7時30分,那天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我們每個人都有享受這美好時光的權利,而小錢呢?就讓我們推開病房的門,走進小錢的病房中看一看。(課件)誰能讀讀第二自然段?(指名)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他讀得哪些詞句讓你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