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師:“這道題變成了帶小括號的式題,誰能說說帶小括號的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
(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計算.計算到第二步3.6÷1.7×5時,可以問:“下面應該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回答:乘除法同是第二級運算,應該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那么,大家先算算3.6÷1.7等于多少?”
學生會發現只能得到2.117647……,與后面的5相乘.這時教師可以說明:“在脫式計算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除不盡的情況,或者商的小數位較多時,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數,然后按‘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再接著往下計算.”
“在保留兩位小數取近似值的這一步,要注意寫約等號,用‘≈’來表示.”同時要注意指出約等號“≈”的用法.
接著指出:“由于3.6÷1.7除不盡,就要取商的近似值2.12再接著算,所以從第二步到第三步就應該用約等號(≈)連接.”教師板書:≈2.12×5
“接下來應該怎么算?2.12×5得多少?”
學生計算出2.12×5等于10.6后,再問:“第三步算出的得數應該用等號還是約等號連接?”
指名學生回答后,指出:“因為得數沒有再取近似數,就要寫等號.所以應該用等號連接.”
教師指出黑板上的題,“3.6÷(1.2+0.5)×5我們用了什么符號?”(用了小括號)
“在這里,小括號起什么作用?”
指名學生回答后,明確指出:有時需要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就要用到括號.
“我們在列綜合算式時,為了改變運算順序,有時只有小括號還不夠用,還要用到中括號‘[ ]’.”
教師板書:中括號[ ],并說明中括號的寫法.
比如,在(1)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號.這樣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誰能根據這樣的運算順序,說說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教師注意巡視,并提醒學生:“要注意除不盡時,應該怎樣取近似值?”
做完后,全班一起訂正.注意一要強調帶中括號式題的運算順序;二要強調近似值的取法和約等號的用法.
然后,讓大家翻開教科書第123頁,讀例3下面的結語.同時還要指出:“在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或出現循環小數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再進行計算.”
四、鞏固練習
做第42頁“做一做”中的習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學生對運算順序和怎樣取近似值掌握的情況.完成后集體訂正.
五、作業
教科書第42頁練習十的第1~4題.
教師注意提示第4題的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