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乘、乘加、乘減(通用3篇)
連乘、乘加、乘減 篇1
第五課時 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內容:p11例7、做一做,p14練習二第6—10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式題。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⑵ 得出:
① 整數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② 整數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⑶ 讓學生算出結果并集體訂正。
3、揭題談話: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已學的知識為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出一份力。
二、嘗試:
學校圖書室準備鋪地磚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例6:學校圖書室的面積是85平方米,用邊長室0.9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100塊夠嗎?
2、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數量間的關系并列出算式。
怎樣知道100塊瓷磚夠不夠呢?
板書:0.9×0.9×100=81(平方米) (100塊不夠)
追問:0。9*0。9是先求的什么?再乘100又求的是什么?
4、那110塊夠嗎?(學生獨立嘗試,可以怎樣算?)
(1)0.9×0.9×110 (2) 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5、(2)是一道幾步計算的式題?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6、你認為在做連乘試題時應注意什么?
7、嘗試后練習:p.11頁的“做一做”。
⑴ 生先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⑵ 獨立計算出結果。
⑶ 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⑷ 做乘加題注意什么?
三、運用:
1、p14頁7題
⑴ 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 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先看它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再看它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⑶ 根據這兩點進行判斷并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⑷ 集體訂正。
2、看誰算得快。(分組比賽)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3、p14頁9題
四、體驗:今天都學了什么?
五、作業:p14第6、8題。
課后小記:
在練習中發現小數加減法出現回生現象。主要是豎式寫法與小數乘法混淆,錯將小數加減法也把末尾對齊,所以必須及時幫助學生回憶起小數加減法的法則。
連乘、乘加、乘減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頁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和類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把教科書第9頁的“復習”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先想每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每題都讓學生說一說含有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該怎樣計算.可以有意識地讓中、差生說,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新課
1.教學例6.
教師:“我們已經學會了整數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一樣.今天我們就學習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看哪位同學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把新知識學得又快又好.”
教師出示例6.
指名讀題,說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算式中有幾步計算?”(兩步)
“是什么式題?”(是連乘式題)
“每個數都是小數嗎?”(不是.有小數又有整數)
“這個含有小數的連乘式題應該先算什么?”(應該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先算0.45×0.18)
然后讓學生獨立算完.集體訂正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計算的過程.再強調一遍運算的順序.
2.基本練習.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題前,提醒學生要看清運算順序再計算.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對于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說一說為什么錯了,及時進行糾正.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三的第1題.
教師提醒學生先看清運算順序再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小數乘法計算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集體訂正時,對于有錯誤的學生要讓他們說一說是怎樣錯的.
2.做練習三的第2題.
此題可以結合學生做題的情況,讓學生分析計算中的錯誤,是怎么錯了,應該怎樣計算.
3.做練習三的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注意讓學生說一說題里的數量關系以及列式和計算的方法.
四、(小結)略
連乘、乘加、乘減 篇3
課題
小數乘法(第五課時)
共( 9)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正確地計算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式題。
教學準備
教
學
過
程
一、激發: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⑵ 得出:
① 整數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② 整數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⑶ 讓學生算出結果并集體訂正。
3、揭題談話: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已學的知識為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出一份力。
二、嘗試:
1、出示例6:學校圖書室的面積是85平方米,用邊長室0.9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100塊夠嗎?
2、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數量間的關系并列出算式。
板書:0.9×0.9×100=81(平方米) (100塊不夠)
4、那110塊夠嗎?(可以怎樣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4、(2)是一道幾步計算的式題?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5、你認為在做連乘式題時應注意什么?
7、嘗試后練習:p.11頁的“做一做”。
⑴ 生先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⑵ 獨立計算出結果。
⑶ 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⑷ 做乘加題注意什么?
三、運用:
1、p.14頁7題
⑴ 出示: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 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① 先看它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② 再看它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⑶ 根據這兩點進行判斷并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⑷ 集體訂正。
2、看誰算得快。(分組比賽)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3、p.14頁9題
四、作業:
p.13頁5題
p.14頁6、8題
修改意見
在教學例題時,也有學生可能這樣做:
85÷(0.9×0.9)只要學生能算也是正確的。(謝惠麗)
讓計算根植于情境之中,不僅可以使枯燥的計算試題變得富有生命力,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了心理動機,還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意識。(王玉麗)
教后反思
這節課中,通過呈現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情境,為學生搭設了應用計算,積極實踐的平臺,使學生在一個個包含數學問題的情境中學習計算,感受到計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樣的計算有著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際背景,學生會覺得是在解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不是在計算,計算的工具性得到體現,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運算能力又得到了一個提高。(陳玉飛)
在教學中,注意將計算教學置于問題解決的情境中,激起學生計算的興趣,關注和強調計算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學得主動,練得充實。(王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