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
(生開始瀏覽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師:好習慣,瀏覽課文的時候馬上把筆拿出來。沒事,你們可以“偷看”一下,你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書上面圈點勾畫,密密麻麻,你們讀書,也要這樣做。
師: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小組交流。
師:記住,現在你是老師,你在伏案備課。不簡單!很多同學用波浪線畫出了文章的重點部分,有的同學還找到了最關鍵的詞句,在旁邊寫出了自己的體會,不錯!有的同學寫了體會,別忘了,那是你的理解,你是老師呀。自己理解還不夠,你要提出一些問題,幫助別人來理解這篇文章。還有,你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提出來叫別人幫助你。
師:有的同學內容寫得太多了,都寫了四五十個字,給大家提點建議,這就是讀書作筆記的方法叫批注,字越少越精越好,不要長篇大段地寫,有時候一個符號,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有能表達真情。
師:這樣吧,四個同學互相交流,待會兒推薦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開始吧。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好,坐好吧!討論的不錯!行啦!誰愿意來說吧。
生:我想同學們從文中兩處“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體會到什么?
師: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出現了兩次“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父親在挖掘的時候很希望有人來幫助他。
師:對!(問提問的學生)你覺得她體會的對嗎?
生:我覺得她體會出了一些。
師:只體會出了一些,還沒有完全,是嗎?你能說說嗎?
生:從這句還可以體會出父親對救出自己兒子的渴望,他渴望有人來幫助他,而不是他一個人來挖掘。
師:除了希望別人來幫助他,還希望什么?表現出能救出自己兒子的渴望之情,是嗎?更深一層。
生:我想問:父親為什么那樣堅信自己的兒子一定會沒有事?
師:誰來回答?請你。
生:因為這位父親知道他說過的這一句話“無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所以,這位父親就堅信自己的兒子沒有死。
師:我認為這點抓的不錯,還有別的說法嗎?
生:因為剛才她說的那句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就是這句話貫穿了全文,就是因為這句話才給了父親信念,才使他去挖掘。
生:我覺得這里體現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愛,這種愛的力量使得父親不由自主地去挖掘,找出自己的兒子。
生:我補充剛才周小麗所說的,我覺得父親之所以要去救兒子,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種堅定的信念,他始終相信,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孩子總會安全的。
生:我來補充他所說的,父親之所以堅信自己,是因為他相信兒子一定會活在世界上,相信自己的兒子不會丟下自己,會與自己在一起,這也體現出父親與兒子的心息息相通。
師:哎呀,這個詞好!
生:我補充,因為他父親知道,兒子相信父親總會去救他。因為父親相信:兒子一定在等著我,我一定要去救回他。
生:我補充周瑜的,課文中這樣的一句話 “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從這里體會到了阿曼達一直堅信他的父親會來救他,父子的心靈是相通的。
師:好!剛才是誰提的這個問題?(生:我)他的問題很有價值,我在備課的時候還沒想到這個問題,他提出的問題已經超出老老師提出的問題。這小老師,不簡單!剛才幾個同學回答的很不錯,從情感,包括現在有點近乎神話卻是現實的心靈的相通。(指一個學生)這個同學作了總結,(指另一個學生)這個同學已經從寫作的角度,抓住課文中三次出現了“無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來談。請大家一齊把這句話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