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
(生讀課文第2、3自然段)
師:她讀得──就我個人認為,盡管有少數的錯誤的地方,由于她用自己的真情在讀,已經掩蓋了那些小小的問題。孩子們,讀書──特別是朗誦的時候,讀那種感情強烈的文章的時候,一定要用我們的心在讀,用我們的情在讀。一起看,咱們一起讀一遍,好嗎?
生(齊答):好!(齊讀第2、3段)
師:接著讀!
(生齊讀倒數第1──4段)
師:請看第三段(課文倒數第2自然段),剛才同學們在讀這段時,“不!”字讀得斬釘截鐵,非常有激情!我不知道同學在讀這里的時候,腦子里有沒有想到其它的事情?(師讀)“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想到了什么?
生:在讀這個“不”字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平時我和自己的同學在一起開心玩耍的情景,也情不自禁地想到父親平時和我一起玩耍學習的日子。
師:好的,應該是這樣想的。
生:我讀這個“不”字的時候,想到了雖然沒有像父親那樣在挖廢墟,但他(兒子)也在里面不吃不喝,非常饑餓38小時之多,他和同學像患難兄弟一樣。他當時非常饑餓、口渴,但他沒有第一個出來。這里表現出兒子的那種謙讓精神,他對自己同學的愛。
師:說得非常不錯!
生:這里更加體現出兒子的心懷也是多么的廣闊!他的父親是非常愛兒子的,而兒子對待同學像兄弟一樣,他非常愛他們,說明兒子和父親一樣心懷是多么的廣闊。
師:注意一下,把“廣闊”變成“寬廣”更好一點!說得不錯,否則,課文最后怎么會說(師有感情地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對了不起的──
生(齊答):父與子!
師: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同學們已經說的非常到位了,而這位兒子的了不起,恰恰就體現在這兒。是啊,也是38個小時不吃不喝,好不容易遇見自己的爸爸來救自己,一個安全的出口出來了,一般人會怎么樣?
生:馬上先沖出來!
師:而他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而且那個“不”字說的多好!兒子,了不起吧?
生(齊答):了不起!
師:這時我告訴大家,我又想到還有一個人了不起。先看“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這是兒子說的,看出來,兒子了不起!接著往下看,“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這是兒子不先出去的原因,就是從這個原因當中,接著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讀了之后,我就發現了,還有一個人了不起,這是一個看不見的人,我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
生:我覺得應該是他的老師。
師:也不對!咱們現在暫且拋開老師。
生:就是本文的作者。
師:哎呀,你說說自己的理由吧!
生:就是如果他沒有親眼目睹這一樁樁場景的話,他就不會把這個動人的故事寫出來發表,讓世界上的人們先知。
師:好的,你從這個角度說這個作者了不起。親眼目睹了這一個壯觀的場面,也可能是聽說的,你就認為他把這個(故事)寫出來發表,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來感受這偉大的父愛,來感受這兒子先人后己──這了不起的精神,是嗎?孩子們,我覺得這位作者他了不起!他的寫作高明在哪兒呢?一個七歲的孩子做出這看似平常,卻是驚天動地──讓人先出去,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這一壯舉,理由很簡單,只是“因為爸爸和我在一起!”只是因為爸爸說過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把偉大的舉動歸結為小小的兒子對爸爸的信賴這一點。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沒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詞語,但是,讀到這兒,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位七歲的兒子了不起!作者是不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