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5
王曉飛:
文章是很煽情的,教師執教時,從題入手抓重點段,就直接問:“誰來勸阻過他”太直接了,情感不易出來。我認為,讀這重點段后教師應該問:“你從中讀出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別人絕望了,而父親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8小時父親可能會怎么樣在與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進行對比體會出父親體力嚴重透支。不僅承受了肉體的痛苦,還有精神上的折磨。順勢讓學生體會“此時是什么支撐著父親”──那就是對兒子的愛。
熊彬:
讀不夠到位,沒有入情入境,課件配合效果不佳,教師語速過快。
萬晉玉(教科所):
非常榮幸有機會來到站小和老師們一起共同欣賞,探討語文教學。邁進站小大門,最為突出的感受:旺(人氣旺)。在這里,聚集了我們西湖語文教學多名精英之士,在這里,西湖“中堅杯”“新秀杯”金牌得主一茬接一茬,今天展示的一堂課。凝聚了我們站小許多老師的心血,濃濃的教研氛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前不久,全國閱讀教學一等獎獲得者熊海濱校長的《少年閏土》,王玲湘老師的《搭石》都在這里和大家見了面,老師們感覺到這樣的語文教學真“爽”,今天我們站小吳旦老師執教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有哪些亮點值得我們回味呢?接著大家的發言,就吳旦老師的課談點感受:
1、濃濃的父愛情滿課堂:
課文是一篇傳統教材,讀了讓人感動,大地震悲情的發生卻有了喜劇性,奇跡般的結局,盡管過程固然艱辛,讓人不禁為故事中父親為救兒子飽含那深沉的愛折服。吳老師在教學設計時,緊緊把握了課文內容的這條情感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抓住課文中最能體現父愛之情的精彩描寫有層次,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走進父親,以情體會父愛之情,以心感受父愛之心。一堂課的教與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币槐楸樯钋榈睦首x在教室里回蕩,“為了找到兒子,他不顧別人的勸阻,8小時過去了,就在挖的時候,會發生了什么事情?”……一次次讀文后的想象,感悟在學生心中蕩漾,整個課堂是真情是父愛。
2、讀出感受而不是致力于分析:
以往的教學中,很容易走進分析的誤區,為了了解父親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總要把父親的行為掰開來不厭其煩地分析,致使課文內容支離破碎。吳老師在教學中,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品讀文句,以讀促思。課堂回放:
師:“沒人再來阻擋他”。同學們把這句話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
。ㄉ何抑懒擞腥嗽泚韯褡柽^他。)
(生:從“再”字知道了。課件點紅“再”字)
師:都有哪些人勸阻過?
。ㄉ汉眯娜耍溃欤
師:他們是怎么說的呢?我請三個同學分別來讀一讀他們的話。
師:父親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呢?我再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分角色朗讀)
師:面對所有人的勸阻,父親只回答: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課件點擊)你聽出了什么?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