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設計)
(2)剛才你細細地讀了,默默地看了,那么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主席這時的心情?
預設: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痛欲絕
(3)如果讓你用一個字形容,那是什么?(板書:痛)
三、披文入情,品讀詞句意味
1、字里行間蘊涵的是痛、還是痛,這樣的文章要細細的去體會,去揣摩,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9小節,找一找,哪些文字讓你體會到深深的一份痛,讓你的心為之一顫。
2、生默讀,找找、畫畫、品品。
3、交流
預設:
a、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著煙。
預設:
(1)讓生抓住“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一支又一支”體會到主席雖然表面未曾淚流滿面、未曾撕聲裂肺的呼喊,其實他的內心已心如刀割,體會到他深埋心中的痛。
(2)聚焦主席,找尋他的動作,唯一的動作。(吸煙)
(3)關注細節描寫: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4)(師引言):原封不動的飯菜。一個獨坐的老人,不斷點燃的香煙,沒有淚留滿面,可是痛苦已將他的心狠狠吞噬,所以他——生接讀“從收到……吸著煙。
(5)(師引言):沒有撕聲裂肺的呼喊,只用無聲的姿體語言傳遞著心似刀割的那份痛,所以他——生接讀“從收到……吸著煙。
(6)此時此刻這位痛失愛子的老父親他在想什么?
①生交流
②引導生質疑:主席和岸英分多聚少,為什么還要送他到槍林彈雨的戰場中去?
③得出結論:主席的偉大之所在。
(7)一次次分離,一次次相聚,可是這一次怎么會?
預設:生1:從此人鬼殊途。生2:陰陽相隔。
b、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1)抓“情不自禁“體會主席的最后一道防線已被沖破
(2)師引導生讀“岸英、岸英”
(3)聽之讓人心頭一顫,那聲音里有掩飾不住的痛。(板書:悲痛欲絕)
c、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1)聚焦主席的眼睛,這眼睛中充滿了什么?預設:悲痛、眷戀、矛盾。
(2)為什么矛盾?
d、學習兩封電報
(1)男女生分讀電報
(2)電報中讀懂了什么?
(3)結合課文,探究“破格”
①什么是破格?
②從破格中知道了什么?
(4)這兩份電報帶給主席的是什么?
預設:矛盾、痛楚。(板書:矛盾痛楚)
e、學習作抉擇的艱難痛楚
(1)兩處矛盾的心理:
“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
“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在想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①生理解
②老師適當引導學生明白主席想到了小家、大家、甚至跨越了國界。
(2)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