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
生:(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師:第二封電報和第三封電報內容意見不一。
(出示第二封電報和第三封電報,學生朗讀)
……岸英是主席的兒子,請求破格將遺體運回國。
……岸英同志是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犧牲的,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請求把岸英葬在朝鮮。
師:這是兩封意見不同的電報。圈出“破格”兩字,能明白嗎?
生:其他的戰士犧牲在朝鮮戰場是不能夠回家的。因為他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個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體運回家鄉。
師:岸英的遺體是運回祖國安葬還是葬在朝鮮,決定權在主席手中,可是主席最后的決定卻是讓兒子埋在朝鮮的土地上。默讀第五自然段,最能打動你的詞句圈話出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默讀第五自然段)
師:我們心中一定有很多的體會。
生:“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強忍”兩個字讓我感覺到毛主席內心的無限哀傷,但是,他還要安慰自己,人家的父母也悲痛,沒有見到兒子的遺體,我要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多么了不起的人啊。
生:主席太了不起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利益,他想到的是朝鮮人民的請求,他想到的是滿足朝鮮主席的愿望,他的胸懷多么寬廣啊!
師:(板書:偉人的胸懷)
生:主席非常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其他的戰士犧牲后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我也要和普通人一樣,真是一個偉大的人。
師:在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四十多萬志愿軍死傷戰場上。在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革命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愛的長子,哀莫大于老喪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但艱難抉擇后的批示是將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的異國他鄉。那博大的胸懷令人震撼。讓我們再次深情朗誦主席的批示──
生: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師:我請一生讀讀第八自然段。
生:(朗讀第八自然段)
師:如果,我把第八自然段文章的內容去掉是否可以。
生:可以,因為上下能連起來了。
生:不可以,雖然,毛主席下了決心尊重兒子的意愿,但是內心還是很疼很疼的,寫不下去的。
四、發揮想象,表達主席情懷
師:他畢竟是一位父親啊!一直想了一個晚上才寫下了電文,是偉人,也是常人,這就是毛澤東,常人的情懷,偉人的胸懷。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對主席的神態、動作、心理的描,把一個普通的父親形象和一個偉人的情懷淋漓盡致地表現在我們的眼前。請幾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下面的句子。
出示: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楠楠著。
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師:這一個晚上,10多個小時主席又是經過了怎樣的煎熬,而最后作出偉大的抉擇呢?請我們結合主席常人的情懷和偉人的胸懷寫一小段他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
學生寫話。
師:我們走進了主席忍痛寫批示的那一個晚上,你筆下的主席是怎樣艱難地度過一個晚上的。
生:主席坐在床上,輾轉反側,一支接著一支吸煙,眼前浮現出和岸英在一起的情景,心痛不已,把兒子的尸體接回來是一種破例,我應該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他拿起筆,老淚縱橫,揮筆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