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
師:林沖本不想和洪教頭比武,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只好”是沒辦法才拿起一條棒來。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生:齊讀第四段。
師:孫老師就喜歡不同的。與眾不同,白里透紅。(請一名長得白里透紅的女生)你來說說你喜歡哪一段?
生:我喜歡第三段。
師:她喜歡第三段,這一段好長喲,你怎么喜歡這么長的呢?讀給大家聽聽。
生:朗讀第三段。
師:你讀得很有感情,很投入。讀書就應該這樣讀。如果你再沉著一點,那就更好了。這么長的一段課文,能夠這樣讀下來,真不簡單。告訴我們,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呢?
生:因為這一段寫出了洪教頭愛小瞧人,也寫出了林沖非常的謙虛。
師:她讀的是一段文章,可她卻從這段文章中讀出了“人”,讀出了洪教頭是怎樣的人,讀出了林沖是怎樣的人。這就是會讀書,很好。
師:剛才大家讀了課文,讀了自己喜歡的段落,同學們讀得不錯,我們讀書就是應該這樣,仔仔細細地讀,認認真真地讀。因為這篇課文是從《水滸傳》當中節選、改編來的,它里面有些詞是不容易懂的,請你拿出筆來,找一找,課文里面哪些詞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書上作個記號,然后同桌討論討論。開始。
生:畫詞,討論。
師:剛才同學們看得很仔細,現在同桌交流一下,如果你們兩個都共同提出了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那我說你們兩個是英雄,這叫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你提出的詞語你會解釋,你就是他的小老師,幫一幫他;如果你遇到的詞語,你不會解釋,你又沒有提出來,那你向你的同桌請教一下:你是怎么發現的?我剛才怎么沒有發現呢?讓他做你的小老師。好不好?
生:好。(互相交流)
師:如果你們兩個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大家來解決。你們兩個已經解決的問題就不再問了。什么地方是你們兩個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生:依草附木。
師:這是你們兩個人都無法解決的,我把它寫下來。板書:依草附木
師:一起讀一讀這個詞。
生(齊讀):依草附木。
師:誰會解釋?
生:依*權勢,就是依*有權有勢的人。
師:這是這個詞語的比喻意,她是結合上下文來理解的,我們看這個詞在哪句話中,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生讀句子: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你怎么如此輕信呢)
師:這是說,這些人都來依*柴進,過往的客人、犯人都來依*柴進,因為柴進有錢有勢。這叫什么——(師指黑板)
生:依草附木。
師:但是,還沒有解釋這個詞的本來意思。依草附木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們要解決它的本來意思。
生:它的比喻意思是——
師(打斷學生):不是比喻意,本來意思。
生:本來意思是:草依*著樹木,在這一課也就比喻來往的犯人都來依*柴進大官人。
師:我們中國的詞語很有意思,你看,我把語詞的位置調換一下。(師用箭頭將“草”和“附”調換位置)可以變成什么——
生(齊答):依附草木。
師:依*著草和木,就叫依草附木。我們中國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比如(板書):驚天動地。實際意思就是——驚動天地。這是解釋中國詞語、尤其是解釋成語的很好的一種方法。知道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