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
2)、師指導: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邊,會觀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交流個人情感體驗)
預設學生理解:
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3)、請同學們用心感受一下美麗,神奇的昆蟲世界吧!
課件出示小昆蟲視頻。
(設計理念:視頻欣賞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還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讓學生走進法布爾迷戀的昆蟲世界。)
3、學習第5,6自然段,感悟“癡迷”
過渡:這只把蒲公英當做降落傘的小甲蟲多么可愛呀!它不僅吸引了我們,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爾。
1)、學生自讀5、6自然段,劃出描寫小甲蟲的句子。
2)、學生交流匯報。
預設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文本:
忽然,一只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從他眼前掠過。
這只甲蟲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
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
讀句子,體會法布爾對小甲蟲的喜愛之情。
3)、這天,法布爾的衣袋里還裝了些什么?
4)、指導朗讀,讀出法布爾“喜滋滋”的心情。
5、法布爾迷戀著昆蟲的世界,可爸爸媽媽是怎樣的態度呢?
1)學生讀后交流。
2)教師小結: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并沒有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他仍然興致勃勃地把那些“沒用的玩意兒”裝滿了衣袋。為什么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癡迷呢?
3)回顧全文,引導學生從文中描寫大自然美好和小動物可愛的語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經歷,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設計理念:點面結合,落實單元教學重點。)
6、感悟最后一段。
a、過渡:強烈的興趣加上細致地觀察,使法布爾最終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撰寫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樂章《昆蟲記》,引領人們去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b、后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創意的雕像,這座雕像是什么樣的?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c、師問:這沉甸甸的口袋里僅僅裝的是昆蟲嗎?
d、回扣文題:課文為什么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目?
e、課件出示文本:法布爾的衣袋里裝滿了( ),裝滿了( ),還裝滿了( )。
師相機板書:強烈的興趣、執著的精神
設計理念:通過對文題的深入理解,提煉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六、以讀促寫,升華癡迷——延伸課堂內外,進行知識拓展
1、走進法布爾
a、多媒體課件出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法布爾
b、師配樂范讀。
c、師動情小結:作為一位科學家,一位用心去觀察、用愛去體會的科學家,法布爾先生的科學研究是充滿詩意的,他用詩人的語言描繪這些鮮活的生命,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昆蟲記》是最著名的,就讓我們靜靜地去讀一讀,走進法布爾的昆蟲世界。
(設計理念:在詩意的環境里閱讀詩一樣優美的文字,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理想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