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優質課教學實錄及片段思考
師:你們懂得還真不少同學們讀一讀作者在這段景色描寫之前的那句話,也就是第五小節的第一句話,或許你的感受會更深
生:因為王冕讀了許多書,懂得了許多道理,所以遇到這樣的美景,他才會入迷,才會去思考,產生畫荷花的想法
師:同學們,這叫靈感,王冕的靈感正是見到這幅美景才產生的,也正是畫畫才改變了王冕的人生命運多讀書,多積累,你就會產生很多的靈感,擁有很多的機會,你的人生就會豐富多彩相信隨著你們的年齡增長,會有更深刻的感悟
【思考】
1.以“體認語言”為軸心
呂叔湘先生曾經一再呼吁語文教學要輕裝前進“課標”對于教學目標的規定是明確而又集中的,核心在于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按照常理,作為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之中介的教學內容也應當是明確而又集中的,但是實際上,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卻極其模糊、異常繁雜語文教學要“輕裝前進”,解決教學內容問題是當務之急閱讀教學到底應該教什么?文本內容與教學內容是一個概念嗎?文本承載和表現的內容,屬于文本內容本身范疇,而非“教學內容”的全部對于教學內容的確定,要用語文學科的獨特視角加以觀照、甄別、濾選、重組言語實踐教學的觸角應該指向“語用”的層面,更多地去關注“怎么寫”,而非“寫什么”只有教“語言”,才是最符合語文本體特質的
全課教學,將教學內容聚焦于“透過王冕的所說、所做、所想,去感受文章如何組織材料刻畫人物形象”“透過景色描寫,體悟其獨特的表達秘妙”,堅定不移地以“語言”為核心的教學內容(即教語言、學語言、用語言)鋪展教學畫面,將教學推向縱深之處,從而引導學生親歷探尋言語秘妙的快樂之旅
2.以“體悟意蘊”為旨趣
任何言語作品所表達的對象都不可能自動地進入言語作品,它之所以能夠進入言語作品完全是由于言語主體說或寫的緣故,而言語主體所說所寫的也不可能是表述對象自身,而只能是言語主體對它的感知、認識言語主體只要一開口說、一下筆寫,他就已經觀念地介入了表述對象,盡管他主觀上是何等真誠、何等努力地試圖客觀地加以表述,也仍然不能不受到他感知、認識水平的支配,不能不受到他情感、態度的左右抓住了言語形式這個語文教學內容的“綱”,就有可能將語感教學、語言知識教學和思想情感教育熔于一爐語言之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性,它不僅是一套符號系統,更重要的它也是一套價值系統和文化系統這也就意味著,在語言這個和諧的整體中,不僅有其“語面”,而且還有“語里”,“語里”積淀著深幽的文化意蘊,是需要我們透過“語面”去細細探尋和開掘的
觸摸兩個“舍不得”,不但厘清了一種外在的矛盾沖突,更親歷了內在的掛念母親、勤奮好學的獨特體驗;品析一個不起眼的語氣詞“呢”,“一字未宜乎,語語悟其神”,催生的是一種發現,是對言語創造的精神意蘊的驚喜發現
3.以“體察形式”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