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課前準備:查找抗美援朝戰爭相關的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單元學情分析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整體感知
1.今天我們來學習《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
2.展示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資料。 (師朗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妄想以朝鮮為跳板,先侵占朝鮮,進而侵略中國,達到他控制整個亞洲的野心。為了抵抗美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在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浩浩蕩蕩地踏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有200萬優秀的中華兒女奔赴朝鮮戰場,其中36萬余人將熱血灑在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朝兩國人民經歷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終于打敗了美國侵略軍。1958年10月撤離朝鮮。
我們的課文講的就是他們分別的這一天的情景
3.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結合課文題目,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二、走近文本,自主感悟
生:感受到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戰士的依依惜別之情。
師: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
學生在反饋的時候提到這些句子的時候,教師及時把他們的觀點進行提煉。
1."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
師:"恩,你找到了志愿軍戰士直接請求朝鮮人民的話。除了這一個自然段里,還有哪幾個自然段也能找到這樣直接請求的句子?"
"小金花,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啊……"
"大嬸……"
(以上三個句子出現的順序可隨學生實際感悟進行變換。)
2."大娘冒著炮火送打糕為救傷員失去了自己的小孫孫"
師:"這是你從志愿軍戰士回憶的事例中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的情誼。還有同學找到類似的句子么?"
"為了救偵查員,小金花失去了媽媽"
"大嫂為了讓我們吃上野菜,最終受傷成了殘疾人。"
3."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
師:"你找到的是志愿軍戰士們那么強烈的情感!"
"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淚了呢?"
"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4."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師:你找到了這些直接寫出志愿軍戰士們心中的呼喚!能用你的朗讀,把這一份情感讀出來么?
指名讓學生讀,不作深入要求。
三、創設情境,深入研讀
1.師:如此深情,難怪在分離的今天,會有這么多的朝鮮人民來與志愿軍戰士們送別!而在送別的人群當中,你可曾看到那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她緊緊拉著親人的手,久久不肯放開。志愿軍戰士怎么勸她都不肯聽,你來勸勸這位老大娘吧?
生: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
師:你的送別含著深情,可是年邁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親人志愿軍分手呢?我們只好請求她停步。誰來請求大娘?
師:就是這樣請求,大娘也沒有停下送別的腳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們只好懇求大娘--
師:可是,大娘的腳步仍然沒有停住。為了讓大娘回家休息,萬般無奈,我們的戰士只好哀求她--
2.大娘和志愿軍戰士之間到底發生過怎樣的故事,讓大娘如此不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