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
同桌兩人討論一下,把屏幕上的內(nèi)容說完整,說生動?
指名交流
6、王冕學畫的故事里,除了他刻苦自勵的精神令人難忘,還有段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誰來讀?
出示:
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霧氣繚繞,巖石掩映;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①你覺得這兒的景色怎么樣?
首先它美在色彩。你都看到了哪些顏色?
②這么豐富的色彩,瞬間呈現(xiàn)在你眼前,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自己美美地讀讀這段話。
③顏色豐富,但繁而不亂,美得特別有層次,首先寫了“天空中”,然后呢?
按著這樣的順序,我們在讀的時候,頭腦里要依次呈現(xiàn)出那樣的畫面。自己試著邊讀邊想象。
④指名配樂朗讀。
7、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一篇文章要講十余年的故事,所以作者采用了詳略結(jié)合的方法,只詳細講了兩件事,卻花了近百字寫這段美景,為什么?
a、這是王冕學畫的一個契機。看不到如此美景,他就不會成為一個畫家。是他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
我們可以試著跳出課文來看王冕,能不能聯(lián)系他的人生經(jīng)歷來想想?
b、這樣的美景可是出現(xiàn)在“一陣大雨過后”,俗話說,“風雨之后見彩虹”(預(yù)示著王冕歷經(jīng)磨礪后,必將迎來成功的那一天,就如這雨后美景一樣。)
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不僅是王冕學畫的契機,而且還王冕的人生寫照。所以清末大學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聽老師讀這段話。我們應(yīng)當努力透過這段景物,去看王冕這個人物。
指名讀
8、讓我們把這段美景連同王冕這個人物一起記在我們的心里。
自由背誦。集體試背。
四、拓展延伸
這就是少年王冕的故事,他孝順、愛讀書、還勤奮。這篇課文改編自《儒林外史》,我們一起來看書里的這樣一段文字,到了十七八歲,不在秦家了。每日畫幾筆畫,讀古人的詩文,漸漸不愁衣食,母親心里歡喜。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jīng)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終日閉戶讀書。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遇著(著)花明柳媚的時節(jié),乘一輛牛車載了母親,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zhí)著(著)鞭子,口里唱著(著)歌曲,在鄉(xiāng)村鎮(zhèn)上,以及湖邊,到處玩耍。惹的鄉(xiāng)下孩子們?nèi)宄扇焊ㄖ┧Γ膊环旁谝庀隆?br> ——《儒林外史》第一回
從這段文字里,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
(那不是天真,那是他看不慣當時的世道,他不入流俗、淡泊名利。在《儒林外史》里王冕是僅有的幾個讀書不為功名利祿的人之一。他把他的淡泊、清高也融進了畫作、詩篇里,為后人所敬仰。同樣,在這段文字里,我們也看到了他對母親的孝順。)
要想認識一個更為全面的王冕,那大家可以去讀《儒林外史》第一回。
《少年王冕》教后記(展示)
這篇課文介紹王冕少年時代孝順母親、自學畫畫的故事。課文內(nèi)容不難理解,故事性很強,學生很感興趣。本文思路清晰,敘事清楚,先介紹王冕輟學替人家放牛,還安慰母親“在學校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還能帶幾本書去讀”,話雖然說得輕巧,但母親心里卻很難過。母親的心情學生是無法理解的,這是一個現(xiàn)代富足生活條件下的學生不能體會的問題,而王冕卻以輕快的語氣安慰母親,這就是他孝順母親的具體表現(xiàn)。我讓學生找出王冕勤奮好學和王冕自學畫畫的段落,勾畫相關(guān)的句子,仔細讀,感悟,一個勤奮好學的王冕呈現(xiàn)在眼前。王冕勤奮好學、尊敬長輩的品質(zhì)也給學生留下了烙印,對比自己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學生更應(yīng)該懂得要刻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