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培訓
二、教學與讀書、活動建議1.把握階段訓練重點根據《課標》的階段性目標來說,進入五年級即進入第三學段。除了朗讀、背誦等常規訓練外,本學段的訓練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①提高默讀速度,學會瀏覽。②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③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④學會閱讀敘事性作品、詩歌和說明性文章。 2.簡簡單單上好語文課 衡量一節課,盡管課堂評議標準條目繁多,但是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化解一下,對于一節課,關鍵是要突出重點,激發學習情趣,要力避頭緒紛紜,花樣繁多。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一節課:①教學目標是否做到了單純、明確;②學生的學習情趣是否激發起來了;③是否做到了多一些“語文”,少一些“關于語文”;④語文教學情境是否做到了相對穩定;⑤預設的教學目標是否都落實了。3. 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新課程要求實現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教材不再是“圣經”,而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憑借。另外,由于教學過程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把握生成,及時調控也是必不可少的。具體到備課,我們要精心預設,機智調控。①. 充分、科學地預設目標預設——以人為本,發展語文素養預設和生成,這兩個詞在新課改中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詳了。但是在這兒我想說的是,預設不是只注重學習形式的預設,不是僅僅關注教學設計多樣化,生生互動、多媒體運用、學科整合、拓展延伸等,不是為了使課堂熱鬧而虛設的花架子。我們應更多的關注語文的本體地位,對文本深入研究,應根據年段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尤其結合文本特點,思考本課可以側重發展學生哪些語文素養:知識能力還是情感態度,語感培養還是學習方法的獲取……也就是說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預設的立足點文本預設——深入研讀,挖掘文本資源新課程理念下,教材盡管不是“圣經”,但它仍然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最重要的資源。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深入研讀文本,做文本的知音,經歷反復閱讀教材、仔細查閱資料、由冥思苦想到豁然開朗的過程,憑借自己廣泛的閱讀和豐厚的積淀、修養,對文本作準確、深刻、獨到的解讀,惟其如此,教師才能充分挖掘文本資源,創造性使用文本,精心設計。尋找到教材與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適當有效的結合點。(簡言之,就是教師的獨立備課。補充,參加基本功大賽的老師問及,拿到教材如何備課。我的建議:(見我的教學日記) 當然,這不是為了比賽,平時我們經常這樣要求自己去備課,那么能很快把握教材,正確獨到地解讀教材,注意的閱讀心路便能找到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切入點。)學路預設——了解學情,確立學習路徑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預設時,心中始終要有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已有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等),以“蹲下來”的心態去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在與文本充分對話,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到見解后,還需以童心(站在兒童的角度)去閱讀、去感悟。將心(師)比心(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而后,細細揣摩學生喜歡學什么?喜歡怎樣學?在學習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的學習路徑才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怎樣的實踐平臺才利于學生素養的發展?……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出發,科學地預設與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情境相適合、切合的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學習路徑和閱讀思考的話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