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培訓
關于寫作:一.學段寫作要求《課標》中對第三學段習作目標要求:1、習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一、二學段關注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在此基礎上,第三學段明確了習作的目的: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將興趣轉化、提升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了習作與學生生活和成長的關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習作欲望和熱情。2、習作的內容和形式有所變化。第二學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簡單的書信和便條。第三學段提出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的應用文。3、在“觀察和積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第二學段“留心周圍事物”的基礎上,第三學段提出“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4、在表達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另外,在習作速度上提出要求:40分鐘內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把握年級段要求,循序漸進,為了實現寫作水平穩步提高,五上習作教材內容編排如下。二.習作教材內容簡介1. 寫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師;2..認真觀察一種動物,然后把動物的外形和動作寫下來;3.以“秋天的樹葉”為題,寫一篇作文;4.(對親人、老師或朋友)寫自己的心里話;5.寫一件親身經歷的事;6.想象事情結果,把連環畫補充完整,再寫下來;7.從提供的內容中選擇一個或自命題寫一篇作文。三.教學建議1. 學段目標適度提升、循序漸進。第三學段的目標是需要兩年時間逐步達成的,作為起始年級不能一下將目標提 得太高,使學生望而卻步,削減對習作的興趣。應把握尺度,適度提升,循序漸進。其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并逐步穩定成良好的習慣是重點,要求學生作文內容真實具體,寫出真情實感是關鍵,保持學生對習作的恒久興趣是核心。此外我們可以結合“習慣篇”的教材內容,教學生學寫讀書筆記,常抓不懈,養成良好習慣。2. 用好教材,體現編者意圖;用教材教,體現教師的創造性。教學首先要吃透教材,要將教材作為一種憑借,作為自己設計教學的思路,可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擴展延伸甚至適度的改編。應該看到教材不僅為學生的學、也為教師的教拓展了較大的空間,這為教師發揮教學的創造性提供了可能。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是新《課標》的理念之一,應在習作教學中加以體現。3. 將自主合作探究用于習作教學中。取材——例文引路——修改應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入習作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使之自覺積極的進入習作狀態,活躍思維,誘發情感,調動積累.完成取材。組織學生通過閱讀例文,合作討論,探究“好在哪里?哪里寫得具體?是怎樣寫的?”通過切身體驗,發現總結出習作的方法,建構起自己的思路。完成初稿后,組織學生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價,在比較鑒別中進一步落實習作要求。作文的修改也要體現合作互助,將自改、他改、互改有機結合起來,在修改中互相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關于寫作,僅*課本上幾篇練習是很難提高習作水平的,老師們可以指導學生從寫讀書筆記,寫生活日記,寫主題系列文章(親情類、人物類)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勤練筆。我們要引導學生注意提要內在真實的生活中的真實的真切的喜怒哀樂的情緒,我們可以結合剛才講的實踐活動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寫作熱情,進而達到愿寫,愛寫,樂寫。怎樣激發興趣,維持興趣,怎樣因材施教,寫出個性作文都是我們老師可以去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