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培訓
補充:我的幾點看法 情境中捕捉稍總即逝的真實感受(舉例兩個鏡頭)——因材施教(寫出個性化的文章)——維持寫作的熱情(即時反饋,表揚,建議)(具體見我的日記教學札記) 關于習慣培養:1.教材內容簡介開篇安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培養也有個系列性(查:其它年級的習慣培養)五上是:讀書做筆記;隨時使用工具書。五下是:自主修改作文;多種渠道學語文。六上是:不懂就問;勤于收集資料。六下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實踐中學習運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置于各冊之首,但其訓練則應滲透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之中,“反復抓,抓反復”,務求形成“習慣”。本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9)》從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出發,安排了“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這兩個學習習慣內容。2.補充介紹“讀書筆記”,因為這的確是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一條好途徑。《課標》關于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要求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如何積累?*眼看口誦記憶不會長久,數量也很有限。“笨人的筆記比聰明人的腦子可*”、“不動筆墨不讀書”這一傳統的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說的是讀書不僅要眼到、口到、心到,而且要手到。這既是閱讀的方法,也是閱讀的習慣,體現著完整的閱讀歷程。因此,安排“讀書做筆記”,就是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動筆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質量。讀書做筆記是一種重要能力,這也是本冊的一個訓練重點。讀書筆記的兩種類型:一是心得式。心得式筆記即讀后感。對于讀后感,本學期寫的目標要求:感受要相對深刻,文章應該具有一定的篇幅。二是摘要式。①可以是概括摘錄,即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理解程度,用自己的話把原文的基本內容、主要論點、總的結論,精煉而明確地概括出來。這樣內容單一集中,方便查找。②可以是摘錄原文,即摘抄原文的好詞好句、短小精悍的詩歌、重要資料、名言警句等,方便引用和核實,摘錄原文后要注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③是歸類摘錄,即將相關內容集中摘錄在一處,方便查找引用。學習課文或閱讀書籍后引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遠比讓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來得更有效些。寫讀后感是非常好的習作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理解了課文,更易于把讀后感寫好,這既是寫作自信心的培養,同時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寫好其他文章的讀后感。讀書做筆記,隨時使用工具書,這良好的習慣不是突擊幾日就能養成的,必須貫穿在語文學習的始終。養成好習慣終生受益。 關于口語交際: 這其實也是語文實踐活動。單獨成塊,只不過更要我們注意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一、 目標與要求《課標》對第三學年段提出了如下的要求:1. 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2.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中。5.能夠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做準備,做簡單的發言。6.在交流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