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成語故事 教學設計2
烏云( ) 電( )雷( ) ( )不已
2.《自相矛盾》講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呢?
(1)指名復述
(2)教師點評,要求再簡潔一些
(3)再指名
二、精讀《濫竽充數(shù)》
1.教師板書濫竽充數(shù)。同學們,題目是故事或者文章的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對于我們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請問“濫竽充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說
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在這個詞語中是指“吹竽”的意思,出示圖片
充數(shù)呢?就是蒙混其中,充數(shù)字。
關鍵是這個“濫”,老師這里有幾種解釋:(1)壞的;(2)不加選擇的:;(3)不會,看看題目,你會選擇哪種答案?
師生交流,說理由。
2.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成語故事的學習。指名讀課文前半部分,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1)師生交流
(2)理解句子:“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竿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出示兩個句子:
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①比較這兩個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②還有什么原因嗎?師生交流
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的樣子,居然得到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③看到這句話,我們能聯(lián)想到一次詞語:叫做裝模作樣
教師板書:合奏
(4)指導朗讀――指名――點評――再指名――齊讀
3、就是這樣一個不會吹竽的人混在演奏隊伍中,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但是故事的結尾卻說“只好”逃走了?同學們,什么叫“只好”?
(1)師生交流
(2)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呢?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告訴我答案。
(3)師生交流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教師板書:獨奏
4.教師小結:從不會吹竽卻拿著與別人一樣的俸祿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東郭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樣的道理呢?
(1)師生交流
(2)你們想對東郭先生說些什么?你們對東郭先生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老師送大家兩句名言:
有真才實學 展鯤鵬大翅
混得一時,混不得一世。
希望東郭先生的教訓,各位同學銘記。
三、精讀《畫龍點睛》
1、板書課題,知道課題的意思嗎?師生交流
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l)張僧繇畫的龍為什么不“點睛”?
生交流
(2)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
(3)出示掃描的圖片
(4)指導朗讀描寫龍的句子(反復誦讀)
2.同學們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相信嗎?為什么?
(1)師生交流,板書:“前”、“不信”
(2)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多請幾位同學說)
(3)同學們,這就叫做“一再要求”。
3.出示:游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1)教師范讀,同學們體會一下,感受到了什么?
(2)師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