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體會“神舟”5號發射時人們無比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結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場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教學建議
一、聚焦“圓夢”,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解題是感悟全文的開始。課題“夢圓飛天”,讀著朗朗上口,富有詩意。課始緊扣“圓”字讓學生理解課題的意思。通過釋題,學生知曉這里的“圓”是“使圓滿”、“使實現”的意思。中華民族做了幾千年的飛天夢,如今終于夢想成真了。當學生再次讀著課題時,心里已涌動著激情。
二、課堂抓好朗讀的訓練
讓學生充分地讀,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課文中幾個場面都讓人印象深刻,有發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場面,有發射時的動人心魄,以及成功后激動人心的場面等等。要想讓學生能對課文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想應該給學生充分感悟的時間,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比如指導學生朗讀體會發射前緊張氣氛那一部分時,可預先設計一情境,當你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州5號馬上就要發射了,你此時的心情怎樣?讓學生把緊張的心情說具體。在學生體會了緊張的心情后,再讓學生讀,感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了。發射時的場面可邊播放課件教師邊范讀,使學生無論從視覺還是聽覺方面都受到強烈的沖擊,然后再齊讀一定會使學生的感受更深刻。最后一句,可再次以激動、自豪、驕傲的感情三次引讀課文的最后的一句話:“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今朝終于實現了。”既升華主題,又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三、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神州”5號發射成功,指揮大廳里一片歡騰時可創設一個情境。教師當新聞記者,分別采訪了“總指揮先生”、“和神州5號一同奮戰的宇航員”、“普通的觀眾”。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以及課外找來的資料,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達到了語言訓練的目的。
四、適時補白,提升學生品析文章的水平
文章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生去深入挖掘,如第二節中的省略號,可引導學生想象,除了課文中寫到的教練、專家、少先隊員來了,在送行的隊伍中,還有誰在呢?請學生補白,比如“有親密無間的戰友來了”、“有依依惜別的親人來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件事牽動著所有人的心。還如,第三節中描寫楊利偉肅然佇立,請學生想象此時此刻的楊利偉心里在說什么?通過思議,讓學生體會楊利偉出征前的沉著冷靜,堅強自信。再如,從“航天工程總指揮剛勁的話語中蘊含著期待與信任”這句話中,想想他“期待” 著——“信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學會抓詞句品析文章內涵的能力。
五、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這課雖是源自報道,介紹神五飛天的經過,但改寫得還算成功,遣詞造句突出了語文味。現在有一點顧慮的是,對于文章所蘊含著的喜悅與自豪等等感情學生可能體會得不太真切,因為神五開發研制、成功發射的艱辛,以及所產生的意義學生可能比較陌生,這個“空白”可能會影響學生情感的共鳴。所以說,學生的前期閱讀,資料的收集整理顯得尤其重要.共鳴是在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體驗基礎上而產生的情感的自然流淌。就課上課常常顯得很難很難。由此,我想學生的課外補充閱讀應是大量的,長期的,而不是應急的“拿來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