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
2、快速閱讀。
3、指名交流。
4、再次細讀品味。
5、學生交流,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形象。
6、感情朗讀。
7、傾聽老師小結,感悟作者謀篇布局之匠心獨運。
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默讀有助于靜靜思考為什么火星上沒能留住水。
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闡述復雜的科學道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此處的品詞析句便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感知這一特點。
高段語文教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便是引導在關注“表達了什么”的同時,關注“如何表達”。對作者謀篇布局的感受便體現了這一特點。
展開想象
描繪火星生命 一、水是生命之源,在火星表面找到水的希望雖已十分渺茫,但文章的結尾并未下定結論,而是給了我們巨大的想象空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請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用圖畫的方式描繪出你腦海中火星生命的樣子,以及他們的生存方式。然后粘貼到“想象火星”中,與大家分享。
1、齊讀第八自然段。
2、利用畫圖軟件,描繪腦海中火星生命的樣子,以及他們的生存方式。 本課的重點是圍繞火星上的水來展開敘述的。有水就意味著可能有生命存在。此處的想象已不是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而是為將學生的思想引向對生命的敬畏。這也是本設計取名為“讓生命多一種存在”的原因所在。
激趣總結
留下無盡懸念 一、今天我們認識了地球的孿生兄弟——火星,經歷一場神奇的火星之旅,請大家點擊“測試評價”,自測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二、老師在“課后延伸”中提供了一些關于宇宙科學的專題網站,請同學們課后點擊閱讀,將自己的收獲發表在“我的收獲”中與大家分享。
三、結束語:火星——這位地球的孿生兄弟,披著神秘的面紗向我們走來,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人類一定能揭開他那神秘的面紗,探索出生命之謎!(板書:生命之謎) 1、學生利用“測試評價”進行自測。
2、學生課后點擊“課后延伸”,進行自主探究閱讀,并將收獲發表在“我的收獲”中。 課文結尾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與文本呼應,通過老師動情的講述在學生幼小的心田里埋下探索宇宙的種子。
板書設計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長得太像了
曾經有水 彗星或隕石送去
潛藏在礦物中
沒留住水
生命之謎
《神奇的克隆》
教材簡析
說起“克隆”,這可是個近十多年來出現的新名詞,指的是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也就是“無性繁殖”。課文《神奇的克隆》就是一篇介紹這方面知識的科普說明文。課文開頭以《西游記》里的孫悟空能快速地“復制”自己為例,形象地告訴我們什么是克隆,接著科學地給克隆下定義,然后從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生物的克隆三個方面來介紹,最后介紹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于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