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5
(一)可以說這是一場紅軍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戰斗。那么,紅軍的“智”、“勇”表現在哪些地方?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邊默讀邊畫。 教師點撥:尤其把課文中描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的部分找出來讀二、新授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橋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起三米多高的浪花”。這險境讓人心驚膽戰,但它卻擋不住英勇的紅軍戰士。我們的紅軍呢?他們“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過橋之“難”反襯了紅軍戰士的英勇氣概。(教師激情導入): 學 生 活 動學生自由回答。(二)自學后交流。(通過談體會,有感情的朗讀,評讀的形式進行交流,在交流時可利用自己查閱的相關資料1、智:識破詭計,智定策略2勇: “險”中見勇 “難”中見勇“激”中見勇
1、 自由讀6-8自然段,然后指名讀一讀。總結回應課題,再有感情讀一讀感受深的,有感情地讀一讀你感受深的段落。摘抄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三)小結 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們受到了獎賞。他們每人得到了一套列寧服、一個日記本、一支鋼筆、一個搪瓷碗、一個搪瓷盤和一雙筷子。這是紅軍戰士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比金質獎章
板書設計13飛奪瀘定橋
按事情發展順序寫
起因——經過——結果教學反思教學時有的同學問:“國民黨反動派與紅軍同是中國人,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卻來阻攔我軍北上抗日?”通過對這個問題的研討與老師的簡單介紹,使學生對本文的背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我想,這是我教學設計的一個失誤。課題14 七律長征教時 (37)學 習目 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學 習重 點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過 程 與 方 法 教 師 活 動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二、指導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奏。2.學生按節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而是說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小泥球。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