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圖形
體現的思想:
本單元使學生初步領悟實際生活中的物體與幾何形狀的聯系,學生初步建立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從眾多的立體圖形中把上述圖形區分來。
教學設計:
在本節課中,學生講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在教學中,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領悟實際生活中的物體與幾何形狀的聯系。
2、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從眾多的立體圖形中把上述圖形區分出來。
3、掌握分類、對比等學習方法。
4、使學生在觀察、分類、比較等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圖形。
5、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建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表像。
2、掌握分類與比較等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收集的小物品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物體的形狀、相同與不同。
二、第一次分類
1、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1)一次分到位
(2)不能一次分到位
2、重點引導不能分到位的學生
3、給圖形概括特征起名字
三、小游戲: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四、第二次分類
1、沒有分到位的學生第二次分類
2、分到位的學生再次感受圖形特征
五、練習
板書:
球 圓柱 長方體 正方體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大膽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初步建立圖形的表象。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場所,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圖形的特點,形成圖形的表象。為了使學生對圖形有更深入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表象,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摸一摸、折一折、議一議中,把自己的感覺和發現說給身邊的同學聽,通過摸、折、議使孩子們體驗到了圖形的特點。
第八單元 11—20的數的認識
體現的思想:本單元學生學習20以內的數,體會數與運算的意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重視口算,加強估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的數數、讀數和寫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認識個位和十位,會比較數的大小。
2、能正確的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3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
4、使學生領悟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5、使學生喜歡數學,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數和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正確的書寫11-20各數。
教學時間: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的數數、讀數和寫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認識個位和十位,會比較數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