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圖形
1 9 2 0
教學反思: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流程圖: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的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2、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
3、使學生領悟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4、使學生喜歡數學,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口算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能正確算出得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出示13。
看到13,你能想到什么?
(教師可引導)
2教師出示15。
看到15,你能想到什么?
二.新授。
1、集體學習。
擺出15根小棒,怎樣一眼就能讓人知道是15根呢?
誰知道他是怎么擺的?
看著這個小棒圖,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10+5=15 5+10= 15 15-5=10 15-10=5
2、自主操作。
從11—20中選一個你喜歡的數,用小棒把它擺出來,根據你的小棒圖列出幾個算式。
3、展示。
將學生書寫漂亮的算式帖到黑板上進行展示。你最欣賞哪個?為什么?你想給誰提個建議?
4、分類。
黑板上有這么多漂亮的算式,如果讓你給他們分分類,你想怎樣分?
5、小結。
看一看這些算式都有什么規(guī)律?10在我們的計算中可重要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
6、教學加減法中各部分的名稱。
請你觀察,每個加法算式中都有幾個成員?
加號前面的數叫做加數,加號后面的數也叫做加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做和。教師指算式中的某一部分,讓學生說出名稱。
在每個減法算式中,也有3個成員。減號前面的數叫做被減數,減號后面的數叫做減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做差。
三、在 里填上> < =
18-0 18 10 15-15 16-10 8 10+7 19
16 0+16 19-6 10 5+10 14 11 12-2
四、小結:今天你又學會了哪些知識?
五、質疑
六、作業(yè):
板書: 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10 + 5 = 15 15 – 5 = 10
加 加 和 被 減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