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學雜談
我是這樣做的:
1、訪一訪,觀察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的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要下雨了》一文指導學生去觀察下雨前的天氣物候,并做記錄,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演一演,再現生活:
“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蘇苑實驗小學 周 艷】
〖引導主動探究 提供創新時空·開拓求異的空間〗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小語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給我們提供了引導學生展開求異思維的好機會。《要下雨了》,觀察燕子低飛、小魚透氣、螞蟻搬家,除此之外,還可啟發學生思考蚯蚓出窟、石頭冒“汗”預示著什么。
【山東省威海市南山小學 楊 奕】
〖淺談對低年級語文素質教育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是低年級語文素質教育的前提·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學生進行表演的過程,就是一個創作、表現的過程。低年級的許多課都適合扮演角色。如:《狐假虎威》《小白兔和小灰兔》《熊貓媽媽聽電話》等,都非常適合學生扮演角色。
例:教學《要下雨了》一文,由于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里的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都是兒童熟悉的小動物,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表演。通過表演,學生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游戲自然轉移到知識上來。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中心小學 胡 芳】
〖也談“有感情地朗讀”·智慧評價,促進感情朗讀的持續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朗讀評價至關重要。恰當的評價,能夠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朗讀水平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中,不乏如翹大拇指、夸“你真棒”、 “大家拍手表揚他(她)”,還有夾雜英文的表揚方式等等外在的評價方式,而深入文本、結合對文本感悟進行的切實評價不多,兩者沒有做到有機的結合。
評價一定要注重內涵。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對學生的朗讀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
如在上《要下雨了》一課時,一位學生在讀燕子告訴兔子的話時很輕很輕,教師就這樣說:“說得很明白,可惜有點輕,小白兔可聽不清,你能再大聲地告訴小白兔嗎?”結合語境對學生的朗讀作出反饋,既不打擊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又能使學生明確朗讀的方向,升華朗讀的情感。
【湖北宜昌省市秭歸縣沙鎮溪西陵小學 王興華】
〖語文教學構建“生成性課堂”的思考·教學機智,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