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學雜談
教師指導學生半獨立地閱讀課文,學生必然會遇到一些生字,要會用拼音讀得出來 。練習運用拼音,自學,既復習鞏固了漢語拼音,又培養了識字能力。課文要學生自己去讀,要按教師指導的方法把課文讀懂,一句句清清楚楚地讀明白。方言地區的學生要注意按普通話發音去讀。這就加強了朗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課文的內容是什么,要學生自己試著去理解。課文,必須要求理解課文里詞句的意思。學習閱讀課文時講解成分相對減少了,這就要求學生自己動腦筋去學會讀。這就加強了朗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課文的內容是什么,要學生自己試著去理解。
這里結合一年級的閱讀課文《要下雨了》,談幾點指導閱讀課文學習值得注意的地方。
1、指導學生看拼音讀課文,練習提問:
提問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要從一年級開始就進行訓練。閱讀課文沒有識字任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閱讀能力。由于任務比較單一,就更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
有位教師在教《要下雨了》那一課時,便讓學生練習提問,請看一段課堂教學實錄: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看拼音輕輕讀課文。有不懂的問題,等一下可以提出來。
生:為什么燕子知道要下雨,小白兔不知道要下雨呢?
生:燕子就在小白兔的頭上,小白兔為什么還要大聲喊呢?
生:小白兔怎么不知道下雨?螞蟻怎么知道要下雨?
生:為什么書里寫的是小魚游,圖上畫的是小魚在跳呢?
生:書上寫的小白兔挎個小竹籃在山坡上割草,圖上畫的不是山坡上。
生: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燕子的翅膀怎么沒沾上小水珠?
生:為什么要下雨了,螞蟻要搬家呢?
生: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燕子的翅膀怎么沒沾上小水珠?
生:為什么要下雨了,螞蟻要搬家呢?
生:為什么燕子的翅膀沾上小水珠還飛得高?蟲子的翅膀沾上了小水珠為什么飛不高?
生:為什么要下雨了天氣很悶?
生:為什么小白兔往家跑的時候一邊跑一邊喊:媽媽,媽媽,要下雨了?
生:為什么書上寫池塘里的小魚都游到水面上來,怎么池塘里只有兩條小魚?
師:小朋友們的問題提得很好。下面,我們自己來讀讀課文,自己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這里,學生一共提了十多個問題。從這里可以看出,孩子看課文的語句,聯系看圖,都是十分認真的。有些問題,幾乎是很難回答的,比如,燕子知道要下雨,小白兔為什么不知道。有的問題是圖文不符之處。有的問題是提醒教師,要重點解決的。教師即使在教學時不可能把一個個問題都解決,也得有個交待,并且應當鼓勵他們的提問。
這位教師在指導學生看圖,了解大意以后,便提出三個問題來重點學習。她是這樣提的,剛才你們提出了許多問題,有一個問題提得很好:燕子低飛為什么要下雨了?魚游到水面上來為什么要下雨?螞蟻搬家為什么要下雨?魚游到水面上來為什么要下雨?螞蟻搬家為什么要下雨?其他問題也提得很好,時間關系,我們不能一一討論,我們先來討論這三個問題。
2、根據課文特點,抓重點語句,指導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