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1
3、聽一聽,再聽:注意你聽到了什么?速度、力度和最感興趣的特征是什么?
4、想一想,說一說,選用什么樂器伴奏能夠表現出非洲音樂的風格。
5、動一動,用p4-5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先分組自學,再合著音樂伴奏。
6、用自制的小鼓為歌曲伴奏。
教學內容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個音為歌曲伴唱2、動:露一手,我的創造3、聽《滾核桃》、《非洲鼓魂》。
課時
3
教學目標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個音為歌曲伴唱,知道這三個音對歌曲的重要作用。
2、聽賞音樂《滾核桃》,說說演奏者運用哪些擊鼓方式來表現“滾核桃”的形象的。發揮想像用擊鼓表現出《滾板粟》、《舞龍舟》。
3、聽賞《非洲鼓魂》,了解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語言般的節奏,為人們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它通過變化豐富的節奏,表現出人們的喜怒哀樂。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三個音為歌曲伴唱,加入了二聲部的訓練;初步了解非洲音樂,感受多元、融合的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2、難點:發揮想像用擊鼓表現出《滾板粟》、《舞龍舟》。
教學準備
1、鋼琴2、磁帶、錄音機3、電腦4、鼓。
教 學 過 程
一、復習《敲起我的小木鼓》:
1、復習《敲起我的小木鼓》:
2、跟錄音復習唱:注意附點八分音符、裝飾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準備把握。
3、變幻演唱形式唱,領唱和齊唱:
4、請一組同學以結束句的四小節為歌曲的前十六小節伴唱,感受“re、do、sol”三個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二、聽賞《滾核桃》:
1、第一遍聽賞音樂《滾核桃》,問:什么樂器演奏的?什么形式?你覺得音樂描寫的是什么內容?
2、介紹鼓:鼓是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按《禮記-明堂位》的記載,在很早的傳說中,“伊耆氏”之時就已有“士鼓”,即陶器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機越雄壯而傳聲很遠,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作為軍隊上助威之用。相傳黃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戰中,“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
到了周代,據《周禮-地官司徒》之載,已專門設置了“鼓人”來管理鼓制、擊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種用途的鼓,如寂祠用的雷鼓、靈鼓、樂隊中的晉鼓等。其中,專門用于軍事的叫“汾(音)鼓”,據《說文》的解釋,這是一種長八尺,鼓面四尺,兩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晉鼓、等也用于軍旅,這些鼓以后發展為各種規格的戰鼓,在軍事上得到普遍地運用。
3、第二遍聽賞音樂,問:你覺得他用了什么方法發出了這種聲音?咱們來試一試。
4、視頻鏈接 5、了解鼓的重要作用,它以語言般的節奏,為人們傳遞著不同的信息。無論在亞洲還是非洲,人民通過變化豐富的節奏,表現出人們的喜怒哀樂。
6、擊鼓表現下列主題:滾板粟、舞龍舟
三、聽賞《非洲鼓魂》:
1、聽賞樂曲《非洲鼓魂》:介紹非洲人非常熱愛音樂,歌唱總是與身體的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讓我們也以這種方式來演唱歌曲。
2、學唱哼唱的部分、節奏型的部分。
3、聽賞《非洲鼓魂》:看圖片 珍貝鼓 說話鼓 ……
4、第二遍聽賞,跟著音樂動一動:
a、徒手:節奏準確。
b、發出聲音:一組請一位領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