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二課教案
板書設計
新的大一統
頒布推恩令
加強監察
獨尊儒術
和親政策
派張騫出使西域
政治
思想
邊疆
鞏固新的大一統
《絲綢之路與大運河》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
3-4 列舉事例,說明歷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斷進步,使區域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理解古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亞歐大陸橋與古代絲綢之路的區別,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開鑿大運河的原因,大運河的三點四段及溝通的水系等,理解大運河對經濟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夠正確看待隋開鑿大運河的事件。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養閱讀、分析、對比能力,并進一步理解歷史上的事物對現實社會的影響,明確歷史與社會之間相互交融的關系。學會全面辨證地分析歷史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絲綢之路和京杭大運河的歷史作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客觀、辨證地看待歷史現象。
四、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身著華麗的絲綢長袍去看戲。長袍制作之精美令全場觀眾贊嘆不已。穿著用中國絲綢縫制的衣服成為羅馬貴族的時尚。
猜一猜:漢代的絲綢織品怎么會出現在古羅馬呢?
(三)新課教學
〔播放視頻〕絲綢之路
1.[我來試一試]:
根據剛才視頻和課本知識,獲取有關絲綢之路的相關信息回答問題,使學生了解絲綢之路的概況。
2.[我來扮商人]:
請同學們扮演“經商者”,來體會當時的繁榮景象,理解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的歷史作用。
3、[想一想]:
絲綢之路有哪些歷史作用?
4. [比一比]:
〔展示圖片〕歐亞大陸橋資料。思考:亞歐大陸橋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較有什么優勢呢?在今天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播放視頻〕隋朝大運河
5.. [說一說]:
隋朝為什么要開鑿大運河?
出示京杭大運河示意圖,并指圖講解京杭大運河的中心、東北與東南分別到達哪里、自北向南分哪四段,溝通了哪五大水系,使學生了解大運河開鑿的概況。
6..[議一議]:
看課本第102頁,議一議隋朝大運河的作用有哪些?
7.[小組討論]:
《汴水》 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末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汴河懷古 》 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問:兩首詩中,對隋朝開通大運河和隋朝滅亡的關系分別持什么觀點?(2)你贊同哪一個觀點?請說明理由。
8、[比一比]:
歷代對大運河進行了怎樣的治理?今天的大運河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
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的比較
相同點:
1、都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 2、都是國力強大的體現。
不同點:
絲綢之路:開通了一條亞洲通往歐洲的交通大道;溝通了東西間的國際經濟、文化交流.
大運河:南北向溝通了國內的五大水系;促進了國內南北間的經濟、文化發展和交流;鞏固了封建統治。
(五)鞏固練習
(六)課外拓展
1、組織調查并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絲綢之路明天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