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啟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了社會進步;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和品質。
我國的對策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擴大開放,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1、興起時間: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二戰后)2、主要標志: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3、核心技術:計算機4、開始國家:美國二.第三次技術革命興起的原因1.二戰后,軍用技術轉為民用2.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自然科學理論迅速發展并取得突破3.科學技術社會化,成為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社會保證.4.國家是科學事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特點1.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速度加快;2.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3.科技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1.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2: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3. 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4. 改變社會生活結構,給人類日常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思考:三次技術革命對人類產生什么共同影響?1.都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2.推動社會生活的現代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世界經濟現代化的三百年里,中國曾喪失了三次發展的重大機遇。第一次是1793年錯失第一次工業革命擴散的機遇。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錯失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步的機遇。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錯失第三次產業革命技術轉移的機遇。請思考,并回答:1)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時,中國社會處于什么狀態?(6分)第一次,中國正處于清朝統治前期第二次,中國正處于鴉片戰爭時期(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第三次,中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和文化大革命時期②每一次之所以喪失發展機遇的原因各是什么?(6分)1)工業革命時,中國正處于康乾盛世,文字獄盛行,閉關鎖國,無從受益;(2)第二次時,雖有洋務運動,但清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更加反動和腐朽,半殖民地化的現實,使中國無力受益。(3)第三次時,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后,自力更生,縮短了與先進國家差距,但受冷戰的影響和國內左傾思想的干擾,沒能很快地實現現代化。★★我們如何面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戰?從國家發展角度: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為科技發展奠定物質基礎。②大力發展科技文化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③重視、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作用。④建立知識創新體系,鼓勵知識創新。從個人角度: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勇于開拓,才能適應經濟知識時代的挑戰。②從身邊做起,把握全球化發展機遇,積極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