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八年級歷史教案 > 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通用4篇)

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發布時間:2022-12-05

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通用4篇)

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篇1

  第17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較

  比較內容

  第一次

  (工業革命或產業革命)

  第二次

  (電力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開始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70年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完成時間

  19世紀上半期

  19世紀末20初

  正在進行

  主要發明珍妮機,蒸汽機,火車機車、汽船內燃機、汽車、電燈、飛機、汽艇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工程,生物技術(克隆)取得重大突破

  標志性發明

  蒸汽機的改良

  電力的廣泛使用

  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理論基礎

  牛頓的力學

  法拉第的電磁學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領先國家

  英國

  美、德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實質

  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

  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電氣化發展到自動化、智能化

  對生產關系的影響

  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

  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帝國主義階段)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壟斷與國家政權相結合)

  進入的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網絡信息時代

  交通工具

  汽船(輪船)、火車

  電車、汽車、飛艇、飛機

  宇宙飛船

  動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機(煤炭)發電機和電動機(電力)、內燃機(石油)

  核能

  共同影響

  1.改進了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2.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化;3.促使階級結構發生變化,推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得不斷調整;4.導致東方從屬于西方,形成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格局,推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5.影響了世界工業布局,加劇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思考、啟示1.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2.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生產工具的改進,勞動對象的擴展,都要依靠科學技術,同時又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3.一種新的制度的確立和鞏固,最終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4.我們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斷發展生產力,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5.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必須實行改革,以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次科技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確立了資產階級在世界的統治地位;英國成為世界霸主;東方從屬于西方。由于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帝國主義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形成兩大軍事侵略集團,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各國抓住這次發展的機遇,積極迅速發展,特別是歐共體和日本,對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形成挑戰,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極化趨勢發展。

  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政治上,英國工業革命后,為了掠奪原材料和市場,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的大門,破壞中國的主權,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上,一方面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另一方面是中國逐漸陷入資本主義市場。思想上,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如林則徐、魏源、洋務派。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資本主義進入到壟斷階段,加緊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國再次成為被掠奪的重要目標。列強通過一系列侵略活動,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加重。民族資產階級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思想上有向西方學習軍事技術轉為學習制度,如嚴復、資產階級維新派。使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從整體上看,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出現了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于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發展民族經濟是一個良好的機遇,抓住機遇,會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活力,促進經濟發展,但由于我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有增加了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難度。總之,我國應積極參與競爭,趨利避害。

  啟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了社會進步;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和品質。

  我國的對策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擴大開放,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1、興起時間: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二戰后)2、主要標志: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3、核心技術:計算機4、開始國家:美國二.第三次技術革命興起的原因1.二戰后,軍用技術轉為民用2.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自然科學理論迅速發展并取得突破3.科學技術社會化,成為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社會保證.4.國家是科學事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特點1.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速度加快;2.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3.科技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1.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2: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3. 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4. 改變社會生活結構,給人類日常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思考:三次技術革命對人類產生什么共同影響?1.都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2.推動社會生活的現代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世界經濟現代化的三百年里,中國曾喪失了三次發展的重大機遇。第一次是1793年錯失第一次工業革命擴散的機遇。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錯失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步的機遇。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錯失第三次產業革命技術轉移的機遇。請思考,并回答:1)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時,中國社會處于什么狀態?(6分)第一次,中國正處于清朝統治前期第二次,中國正處于鴉片戰爭時期(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第三次,中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和文化大革命時期②每一次之所以喪失發展機遇的原因各是什么?(6分)1)工業革命時,中國正處于康乾盛世,文字獄盛行,閉關鎖國,無從受益;(2)第二次時,雖有洋務運動,但清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更加反動和腐朽,半殖民地化的現實,使中國無力受益。(3)第三次時,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后,自力更生,縮短了與先進國家差距,但受冷戰的影響和國內左傾思想的干擾,沒能很快地實現現代化。★★我們如何面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戰?從國家發展角度: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為科技發展奠定物質基礎。②大力發展科技文化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③重視、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作用。④建立知識創新體系,鼓勵知識創新。從個人角度: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勇于開拓,才能適應經濟知識時代的挑戰。②從身邊做起,把握全球化發展機遇,積極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篇2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使學生清楚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此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做出貢獻。

  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學生應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背景和情況,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史實。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推動和對世界經濟結構及國際經濟格局產生的重要影響。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時,學生還應認識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發展中應當關注人類生存環境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趨利避害。學會用已學過的知識、已形成的能力去解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了解暢談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生活的改變,以強化學生對科技革命的感受和體會,或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讓學生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思考、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史實,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重點與難點

  重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氣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這次技術革命中出現的新技術,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技術群。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諸多領域。第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越來越短,如電子計算機的更新換代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第三,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構成了改造客觀世界的強大生產力,如生物工程這一綜合性科學技術的興起。第四,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科學進步日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主要表現在: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并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第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科技進步使人類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第四,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技,提高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競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對中國而言,既存在機遇,也面臨挑戰。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整理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影響等方面的文字、數據、圖片資料,制成幻燈片,以備學生分析、思考、體會之用。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引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準備:查找、了解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結合自身體會形成自己的感受,做好發言、交流的準備。

  --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

  計算機網絡技術。

  生物工程技術。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學生聽講并回答:什么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克隆技術。

  學生回答,并就自己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了解自由發言。內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如通訊手段的變化、交通運輸的變化、家用電器的變化、飲食衣著等方面的變化。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互聯網技術對自己學習、生活的影響,或對網絡技術發展的了解。還可以推薦幾名代表演示互聯網給自己學習生活帶來的便利,教師和其他學生還可即興補充。

  ①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或收集的資料介紹克隆技術。

  ②學生展開討論,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

  ③學生展開討論,形成正確觀點,即:在科技發展中應當關注人類生存環境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趨利避害。

  學生通過對材料進行對比、分析、思考,體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①認識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涉及多種領域,顯示出技術群的特點。

  ②從中得出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的結論。

  ③體會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領域的相互交叉、滲透。

  ④悟出科技進步已日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學生通過分析、體會材料和討論,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社會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產生的重大影響。

  通過了解各國制定的高科技發展計劃,加深由于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因而許多國家大力發展科技的印象。

  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本課學習。

  方案一:“很多同學都看過科幻影片《黑客帝國》、《魔鬼復制人》,你可曾想到,這兩部電影涉及的正是當今方興未艾的兩大高新技術,分別是──?”(待學生回答后進入正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些技術是如何誕生并迅速發展的。

  方案二:“當今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使人類社會的面貌日新月異。”有人曾戲言:“馬克思沒有坐過飛機,列寧沒有看過電視,毛澤東沒有用過手機。”的確,與生活在50多年前的人們相比,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況發生了極大變化,這一切變化就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

  介紹二戰期間軍事科技的發展,如美國為計算炮彈彈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利用原子能技術研制了原子彈并用于實踐,德國人制造液體燃料火箭用于空襲英國。戰后,這些軍事技術轉為民用并迅猛發展,形成了風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由此可見,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于何時?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你比較熟悉、體會較深的是哪些技術?

  在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較熟悉、感受較深的首推電子計算機的使用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這一技術的感受。

  除了互聯網技術之外,生物工程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新型跨學科技術。

  簡要介紹生物工程技術的特點,引申到克隆技術。

  提問:

  ①你對克隆技術有哪些了解?

  ②你認為克隆技術是否應該有所限制,是否應該克隆人呢?

  ③科技的高度發達,給人類帶來了種種便利,但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對此你有哪些了解?你認為在科技發展中應當注意什么問題?

  將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文字材料、圖片、數據分類展示:

  ①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后出現的新的科學技術分類設計成表格,連同有關的一些圖片提供給學生。

  ②將三次工業革命或科技革命中蒸汽機、電動機、原子能、移動電話、激光、電子計算機等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數據和相關圖片提供給學生。

  ③介紹生物工程技術興起的情況及其綜合性特點。

  ④將20世紀初、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科技進步因素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各種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數據提供給學生。

  援引相關史實和數據對教材內容適當拓展。

  向學生提供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發達國家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變化的數據,“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大大超過“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情況,以及相應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比例變化的數據。

  除“尤里卡計劃”外,還可向學生介紹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日本的“科技立國”戰略及中國的“863計劃”。

  背景資料

  網站

  當代世界科技

  論現代科技革命與世界文明中心轉移

  ;sid=363

  參考文獻

  1.三次工業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

  蒸汽機從研制到18世紀定型投產用了84年,電動機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術大多在xx年內就投入應用,從發現雷達原理到制造出雷達用了xx年,原子能的利用從開發到應用為6年,晶體管4年,移動電話4年,激光從發現到應用不足2年。此外,據美國國會有關報告統計,戰后十多年發展起來的工業技術到今天已有40%過時了,電子領域中已有50%過時了。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的30年中已進入第五代,而微型計算機誕生后幾乎每隔兩年甚至半年就換代一次。

  2.科技進步因素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各種因素中所占的比例

  西方國家的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期間是1.7%,而在1950~1972年高達6.1%。1953~1973年的世界工業總產量相當于1 8xx年以來一個半世紀的工業總產量的總和。其中,科技進步的因素引起的產量值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起初為5%~10%,20世紀70年代增長至60%,現在已達到80%。

  3.科學在各分支學科不斷深入和分化的同時,還朝著綜合性方向發展

  自然科學不僅開始成為一個多層次的、綜合性的有機統一體,而且由單一技術發展為高科技群,主導技術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由于大量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綜合學科的興起,各門科學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科學在各分支學科不斷深入和分化的同時,其交叉、滲透、融合的趨勢也在不斷發展,從而使各門科學之間的間隙得以彌補。由于物質世界的復雜性,隨著認識的深化,單一學科的發展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各門科學之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如果說前兩次科技革命實現了各學科內部綜合的話,那么新科技革命則是對各學科進行綜合,使自然科學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4.第三次科技革命導致發達國家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最近3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部門的經濟結構變化呈現了新的動向。首先第一和第二產業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就業人數方面比重進一步下降,特別是農業的比重下降。其次工業結構中發生新舊工業的分化。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大煙囪工業”逐步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的專業化、小型化的新興工業迅速崛起,如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半導體、宇航、激光、人工合成材料工業等新興工業部門迅猛發展,鋼鐵、采礦、紡織等傳統工業發展緩慢甚至停滯,在工業結構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二戰后,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內部的白領工人(以腦力勞動為主)人數開始超過藍領工人(以體力勞動為主)。

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篇3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使學生清楚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此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做出貢獻。

  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學生應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背景和情況,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史實。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推動和對世界經濟結構及國際經濟格局產生的重要影響。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時,學生還應認識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發展中應當關注人類生存環境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趨利避害。學會用已學過的知識、已形成的能力去解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了解暢談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生活的改變,以強化學生對科技革命的感受和體會,或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讓學生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思考、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史實,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重點與難點

  重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氣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這次技術革命中出現的新技術,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技術群。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諸多領域。第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越來越短,如電子計算機的更新換代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第三,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構成了改造客觀世界的強大生產力,如生物工程這一綜合性科學技術的興起。第四,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科學進步日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主要表現在: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并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第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科技進步使人類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第四,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技,提高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競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對中國而言,既存在機遇,也面臨挑戰。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整理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影響等方面的文字、數據、圖片資料,制成幻燈片,以備學生分析、思考、體會之用。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引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準備:查找、了解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結合自身體會形成自己的感受,做好發言、交流的準備。

  --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

  計算機網絡技術。

  生物工程技術。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學生聽講并回答:什么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克隆技術。

  學生回答,并就自己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了解自由發言。內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如通訊手段的變化、交通運輸的變化、家用電器的變化、飲食衣著等方面的變化。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互聯網技術對自己學習、生活的影響,或對網絡技術發展的了解。還可以推薦幾名代表演示互聯網給自己學習生活帶來的便利,教師和其他學生還可即興補充。

  ①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或收集的資料介紹克隆技術。

  ②學生展開討論,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

  ③學生展開討論,形成正確觀點,即:在科技發展中應當關注人類生存環境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趨利避害。

  學生通過對材料進行對比、分析、思考,體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①認識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涉及多種領域,顯示出技術群的特點。

  ②從中得出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的結論。

  ③體會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領域的相互交叉、滲透。

  ④悟出科技進步已日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學生通過分析、體會材料和討論,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社會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產生的重大影響。

  通過了解各國制定的高科技發展計劃,加深由于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因而許多國家大力發展科技的印象。

  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本課學習。

  方案一:“很多同學都看過科幻影片《黑客帝國》、《魔鬼復制人》,你可曾想到,這兩部電影涉及的正是當今方興未艾的兩大高新技術,分別是──?”(待學生回答后進入正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些技術是如何誕生并迅速發展的。

  方案二:“當今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使人類社會的面貌日新月異。”有人曾戲言:“馬克思沒有坐過飛機,列寧沒有看過電視,毛澤東沒有用過手機。”的確,與生活在50多年前的人們相比,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況發生了極大變化,這一切變化就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

  介紹二戰期間軍事科技的發展,如美國為計算炮彈彈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利用原子能技術研制了原子彈并用于實踐,德國人制造液體燃料火箭用于空襲英國。戰后,這些軍事技術轉為民用并迅猛發展,形成了風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由此可見,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于何時?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你比較熟悉、體會較深的是哪些技術?

  在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較熟悉、感受較深的首推電子計算機的使用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這一技術的感受。

  除了互聯網技術之外,生物工程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新型跨學科技術。

  簡要介紹生物工程技術的特點,引申到克隆技術。

  提問:

  ①你對克隆技術有哪些了解?

  ②你認為克隆技術是否應該有所限制,是否應該克隆人呢?

  ③科技的高度發達,給人類帶來了種種便利,但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對此你有哪些了解?你認為在科技發展中應當注意什么問題?

  將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文字材料、圖片、數據分類展示:

  ①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后出現的新的科學技術分類設計成表格,連同有關的一些圖片提供給學生。

  ②將三次工業革命或科技革命中蒸汽機、電動機、原子能、移動電話、激光、電子計算機等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數據和相關圖片提供給學生。

  ③介紹生物工程技術興起的情況及其綜合性特點。

  ④將20世紀初、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科技進步因素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各種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數據提供給學生。

  援引相關史實和數據對教材內容適當拓展。

  向學生提供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發達國家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變化的數據,“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大大超過“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情況,以及相應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比例變化的數據。

  除“尤里卡計劃”外,還可向學生介紹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日本的“科技立國”戰略及中國的“863計劃”。

  背景資料

  網站

  當代世界科技

  論現代科技革命與世界文明中心轉移

  ;sid=363

  參考文獻

  1.三次工業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

  蒸汽機從研制到18世紀定型投產用了84年,電動機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術大多在xx年內就投入應用,從發現雷達原理到制造出雷達用了xx年,原子能的利用從開發到應用為6年,晶體管4年,移動電話4年,激光從發現到應用不足2年。此外,據美國國會有關報告統計,戰后十多年發展起來的工業技術到今天已有40%過時了,電子領域中已有50%過時了。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的30年中已進入第五代,而微型計算機誕生后幾乎每隔兩年甚至半年就換代一次。

  2.科技進步因素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各種因素中所占的比例

  西方國家的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期間是1.7%,而在1950~1972年高達6.1%。1953~1973年的世界工業總產量相當于1 8xx年以來一個半世紀的工業總產量的總和。其中,科技進步的因素引起的產量值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起初為5%~10%,20世紀70年代增長至60%,現在已達到80%。

  3.科學在各分支學科不斷深入和分化的同時,還朝著綜合性方向發展

  自然科學不僅開始成為一個多層次的、綜合性的有機統一體,而且由單一技術發展為高科技群,主導技術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由于大量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綜合學科的興起,各門科學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科學在各分支學科不斷深入和分化的同時,其交叉、滲透、融合的趨勢也在不斷發展,從而使各門科學之間的間隙得以彌補。由于物質世界的復雜性,隨著認識的深化,單一學科的發展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各門科學之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如果說前兩次科技革命實現了各學科內部綜合的話,那么新科技革命則是對各學科進行綜合,使自然科學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4.第三次科技革命導致發達國家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最近3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部門的經濟結構變化呈現了新的動向。首先第一和第二產業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就業人數方面比重進一步下降,特別是農業的比重下降。其次工業結構中發生新舊工業的分化。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大煙囪工業”逐步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的專業化、小型化的新興工業迅速崛起,如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半導體、宇航、激光、人工合成材料工業等新興工業部門迅猛發展,鋼鐵、采礦、紡織等傳統工業發展緩慢甚至停滯,在工業結構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二戰后,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內部的白領工人(以腦力勞動為主)人數開始超過藍領工人(以體力勞動為主)。

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篇4

  第 17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情況,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史實,進而使學生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2.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思考、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史實,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讓學生清楚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此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作出貢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教學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近代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哪兩次重要的技術革命?它們的理論和標志是什么?

  比較項目   時間   理論   標志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   牛頓力學   蒸汽機的廣泛運用

  第二次   19世紀70年代   電磁學   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使用

  教師導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點?它對于人類歷史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課件演示導讀提綱(引導學生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1.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時間、“催化劑”、標志各是什么?

  2.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

  3.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點?

  4.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了怎樣的正面影響?

  5.對于克隆技術是否應該有所限制?

  (課件演示相關圖表,輔導學生閱讀和解答,教師講評,分層解析、歸納概括)

  講授新課: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時間、“催化劑”、標志各是什么?

  a.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

  b.“催化劑”(社會保證):

  ①二戰期間軍事科技發展,戰后軍事科技迅速轉化為民用科技

  ②相對論等科學理論迅速發展和重大突破

  ③科學技術社會化

  c. 標志: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

  a.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信息社會。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術。

  3.你認為對于克隆技術是否應該有所限制?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討論后,教師歸納

  a.“克隆”是什么意思?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譯,科學家把人工誘導生物無性繁殖的過程叫克隆。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莖、葉等經過壓條或嫁接等方式產生新個體。

  b.怎樣對待克隆技術?

  我國應當掌握克隆技術,也應當有所限制。因為克隆技術為人類探索生命的奧秘,研究生命發生、發展的規律提供了一項重要的技術手段。人類可以運用這種技術繁殖出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以使其物種不致絕滅,也可以運用該技術繁殖供實驗用的各種動物,還可以利用克隆技術復制出人類器官,以替換人類自身殘廢、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從社會角度看,克隆技術一旦應用于人類,無疑將是一場災難。首先在該項技術實驗階段必將產生大量失敗的“產品”,而這是對克隆人生存權利的侵犯和踐踏。其次,克隆人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他們與母體的輩份關系、與其他人的親緣關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們是否會形成一個新的種族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必然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倫理關系的紊亂等。因此,我們應當制訂法律或相應的規定來限制這項技術的使用范圍。

  航天技術

  激光技術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綿羊“多利”羊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1.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點?

  a.速度快——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縮短為例:19世紀需要50年,一戰前需要30年,二戰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b.范圍廣——科技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

  電子計算機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術→空間開發→海洋開發和生物工程→計算機更新換代。

  c.影響大——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20世紀初,科技進步因素引起的產量值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為5%~10%,20世紀70年代增長至60%,現在已達80%。

  2.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了怎樣的正面影響?

  可組織學生舉例說明新科技對自己學習、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變,然后從微觀轉向宏觀進行總結

  a.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西方國家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之間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b.引起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

  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信息技術產生了質的飛躍,導致了信息技術產業的出現,“技術密集型”企業迅速崛起。發達國家“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的規模速度大大超過“勞動密集型”企業,體力勞動者減少而腦力勞動者增加了。

  c.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世界各國都在高科技領域展開激烈競爭,除了歐洲有“尤里卡計劃”外,還有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日本的“科技立國”戰略及中國的“863計劃”等。

第18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通用4篇) 相關內容:
  •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教案(精選2篇)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課程標準》: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了解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二月革命和兩個政權并立局面的出現,十...

  • 無產階級革命家(精選2篇)

    專題五 [內容標準]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主要理論貢獻,體會其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而不懈奮斗的探索精神。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認識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貢獻。...

  • 國民革命的洪流(精選2篇)

    第14課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國民革命時期黃埔軍校的創建和北伐戰爭兩個歷史事件,通過豐富的聯想,再現歷史事件的時代背景和基本過程,感知大革命的時代特征。...

  • 《亞洲革命風暴》教案(精選2篇)

    亞洲革命風暴【本節重點知識】1、亞洲革命風暴的性質、五次重大起義和把亞洲風暴推到頂點的三次起義;2、侵略伊朗的兩個國家和伊朗巴布教徒起義的概況;3、印度民族起義的主要原因、主力、領導、導火線、時間、中心、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

  • 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通用3篇)

    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教案教學重點: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五卅運動。教學難點:對國共合作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對“黨內合作”方式的理解;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以及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的關系是難點。...

  •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通用2篇)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課程標準】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課標解讀】應掌握十月革命發生的背景(即二月革命前后的俄國狀況)、過程、綱領、結果、革命措施、意義。...

  • 國命大革命(通用2篇)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了 解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失敗的原因、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掌 握北伐戰爭的對象、共產黨在北伐戰爭中的重要作用能力訓練過程方法讀圖析圖再現情景從課文和插圖或影象資料中想象北伐戰...

  • 大革命的興起(精選2篇)

    四、五卅反帝愛國運動高潮1.五卅運動的背景師:請大家閱讀課本第210頁第四自然段,說明五卅運動發生的背景。生:(總結并說明)2.五卅運動的過程師:大家在學習這一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同點:(1)卅運動中,影響最大的事件是什么?生:(...

  • 避免革命的改革(通用2篇)

    教材內容伴隨著英、法、美等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實行農奴制的俄國在競爭中敗北,激化了國內社會矛盾。為避免革命,沙皇被迫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使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改革保留了很多封建殘余,...

  • 第二單元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通用2篇)

    第7課 美國獨立戰爭一、教學目的(一)知識與技能1、知識:知道北美獨立戰爭的主要歷史進程:波士頓傾茶事件、第二屆大陸會議、華盛頓和大陸軍、頒布《獨立宣言》、薩拉托加大捷、英軍約克鎮投降、美英簽署《巴黎和約》。...

  • 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通用2篇)

    教學目標 了解維也納會議的主要內容,評價維也納體系;神圣同盟和四國同盟;維也納體系下的矛盾;1848年歐洲革命的原因、進程和影響。通過對維也納體系建立、破壞、瓦解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維也納體系維護封建統治秩序,任意踐踏弱小...

  • 能源革命(精選8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常識性了解能量轉化技術為人類帶來的便利。初步了解能量轉移和能量轉化的方向性。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認識科學及其相關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欲望.(二)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教師...

  • 歐洲革命(通用13篇)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首先從總體上敘述了1848年歐洲革命的發生地區和性質。這次革命遍及歐洲大陸,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革命。接著教材具體地敘述了各國革命的情況,重點是法國革命,強調法國無產階級在革命中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革命結果建...

  •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精選11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道列寧主義的誕生歷程和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條件;2、歸納和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過程和勝利的史實;3、分析認識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 同盟會的建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通用10篇)

    二、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1.論戰的起因師:(啟發學生回憶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時期的主張和觀點)生:(與教師共同回憶)師:20世紀初,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已成為當時中國歷史之主流。...

  • 八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 国产精彩视频一区 | av相关在线 | 亚洲欧美综合区丁香五月小说 |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 蜜臂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黑人特级欧美aaaaaa片 | 97人妻免费碰视频碰免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 |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3D | 欧美多毛肥胖老妇做爰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 大地资源网中文第五页 |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 亚洲AV成人影视综合网 |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p站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五月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免费 | 久久美女免费视频 | 男人女人午夜视频免费 | 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 | 国产69自拍 | 久草资源在线 | 老熟妇hdxxx 好男人蜜桃av久久久久久蜜桃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 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综合性久久久影院 | 女人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第四页 | 中文字幕八区 | 九九视频69精品视频秋欲浓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品a | a级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网址 | 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 911日本亚洲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a级a做爰片成人毛片入口 | 男生插女生的网站 |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