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3
2.1947年6月,_________,_______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以出乎國民黨軍預料的突然行動,在山東西南150千米的戰線上,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接著,開始了_____________的壯舉,于8月底勝利進入大別山區,揭開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指名回答,師生共同完成自學提綱(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答案,并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鼓勵)
[二] 對課文重點之處進行突破
1、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多媒體展示《中共中央轉戰陜北路線示意圖》,學生結合地圖和課文內容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原因是什么?
(2)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后,留在陜北轉戰的領導人是誰?
(3)西北解放軍擊潰國民黨軍隊的重要戰役有哪些?總指揮是誰?
(4)中共中央轉戰陜北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指名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主要原因是敵我力量的懸殊。并簡要介紹敵我力量的對比情況。接著進一步啟發學生:中共中央應當采取怎樣的措施對付敵人的進攻?從而引導認識:保衛祖國的首府和指揮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敵當前,面對10倍于己的得敵人,決不能硬打硬拼。因此中共中央采取了誘敵深入、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主動放棄延安,轉戰陜北。(幫助學生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原因)
指名學生回答(2)、(3)問題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資料(形式圖)展示西北解放軍擊潰國民黨軍隊的重要戰役,使學生直接的感受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作戰情況。
教師講述讓學生認識到中共中央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粉碎了敵人對陜甘寧的重點進攻,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斗志。(幫助學生理解問題(4)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作用。)
2、孟良崮上火如潮
教師導入:如此同時,蔣介石集中45萬兵力,向山東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學生看相關課文)
用多媒體插播《孟良崮戰役》片斷。學生觀看后教師著重指出,孟良崮戰役是決定山東戰場的關鍵一戰,解放軍僅用3天時間,就全殲了號稱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七十四師,擊斃了其師長張靈甫,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3、千里躍進大別山
教師講述:解放戰爭第一年敵人處于進攻狀態,我方則處于防御狀態,戰場在解放區,敵人發動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都先后被我軍粉碎,我方的物力、財力消耗也很大。經過這一年的作戰,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多媒體顯示總兵力、機動兵力、士氣、后方對比)
形勢的發展對我方更為有利,因此根據戰局的變化,及時作出了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多媒體顯示戰爭形勢圖)我軍戰略反攻的目標應該確定在什么地方呢?(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簡要評價學生回答并分析:(結合地圖)其一,從敵兵力部署上來看,蔣介石的軍隊集中在陜甘寧、山東搞“重點進攻”,中間力量薄弱;其二,從大別山所處位置來看,占據了大別山就可東威懾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控制中原;其三,這里曾是老革命根據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人民解放軍已在這里立足生根。
(多媒體顯示《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片斷)劉鄧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發動魯西南戰役,千里躍進到達大別山根據地,像一把利劍插入了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區。為了配合劉鄧大軍的進攻,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解放軍太岳兵團在山西南部強渡黃河,開辟豫陜鄂解放區;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以八個縱隊向魯西南挺進,進一步發展了豫皖蘇解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