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3
3.本課還特別注意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從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聯系當前日本“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教科書事件”、“東北毒氣事件”等事實,運用歷史知識,駁斥侵華日軍的荒謬言論,提高歷史知識的運用于鑒別能力。
4.教學模式上采用四段式的教學模式,即自主學習——體驗探究——感悟歷史——鞏固檢測。
教學過程都是出示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再出示資料……讓學生在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中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
第18課 全民族抗戰的興起教學設計
東海縣青湖中學 劉瀟瀟 -
教材內容:
抗日戰爭是對中華民族的命運產生巨大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是課標和本冊課本中的重要內容;而本課介紹了八年抗戰開始的標志和日寇的法西斯本質,是抗戰的關鍵知識點。本課講述了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全國人民共赴國難——全民在抗戰興起的歷史。其主線是:全面抗戰爆發——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各階層民眾共赴國難。國共兩黨合作,推動了抗日形勢發展,要人士民族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要學習中國均都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一、 課程標準
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本質。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盧溝橋事變,使學生能夠簡述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2.通過了解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3.通過對比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盧溝橋事變標志全面抗戰的爆發,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
4.通過分析歷史材料,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評價國民黨在抗戰初期的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通過學習盧溝橋事變中愛國將領和軍民英勇抗戰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6.通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暴行,認識法西斯反人類、反社會的反動本質以及侵略戰爭的罪惡。
教學重點:
了解日軍侵華期間犯下的罪行,學會收集資料,整理資料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聽一段音樂,思考三個問題:誰寫了這樣的歌詞?為什么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那個時代,唱這首歌的人的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用課件播放《義勇軍進行曲》音樂及動畫> <點名,提問>
生1: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這是田漢寫下的詞句。
生2:因為: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了我國整個東北,此時繼續南下,侵略華北,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中國人面臨深刻的民族危機,深感中國將亡國滅種。新課 標第一 網
生3:唱這首歌的人的內心應該充滿了深刻的危機感,滿懷著同仇敵愾,堅決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感情。
師: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占領我東北,之后,步步進逼華北,1937年,日寇在盧溝橋,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民族的抗戰從此開始了--今天,我們來學習抗日戰爭這個單元的第二課:第18課 全民族抗戰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