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萬方樂奏有于闐”--“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演講擂臺賽
教師提前將表格準備好,待活動結束之后,由課代表發給學生,第二天收上來,教師做好統計。
評價總結
根據學生的填表情況,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對于富有創意的意見或建議,應對提出者給予及時的鼓勵,并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附錄一課堂實錄
主持人: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投身到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中來。今天,我們在這里通過“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演講來了解各民族自治區的建立、發展情況,同時,讓我們也切身感受一下,正是56個民族的共同開拓、一起奮斗,才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燦爛和輝煌。我宣布“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演講擂臺賽現在開始。
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民族區域自治內容演講。演講評分規則:主題明確,思路清晰,10分;語速適中,表達流暢,10分;演講具有感召力與感染力,10分;內容完整,不超時,10分。好,現在就讓我們先到科爾沁大草原,走進蒙古包,去了解一下熱情、粗獷、豪放的蒙古民族吧!
內蒙古自治區小組(簡稱蒙古族)代表
各位老師、同學,你們好??
今天我們小組的演講題目是:“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伴著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上部,有一塊狹長的橫跨東北、華北、西北的區域。這個區域,看似一只矯健的雄鷹,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國的邊疆;又似一只矯健的駿馬,昂首奮蹄,馳騁在祖國的北方。這個區域,就是遼闊、美麗、富饒的內蒙古自治區。勤勞勇敢的蒙古族人民長期游牧、生息于南起長城,北抵大漠,東達興安嶺,西越賀蘭山的這片蒼茫大地,每當提起她的名字,人們便會想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古歌謠,眼前便會呈現出藍天白云、碧野紅花、羊肥馬壯、肉乳飄香、廣袤無垠的草原,浮現出這個“馬背上的民族”的偉岸雄姿!
蒙古族是中國人口較多、分布十分廣泛的少數民族之一。“蒙古”最初只是眾多的蒙古地區部落中的一個,后來演變成民族的名稱。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國,后來發展成為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成立最早的、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它成立于1947年5月1日。自成立以來,通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內蒙古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河流湖泊數量可以與南方的“水鄉澤國”相媲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獨具特色,他們冬季穿皮衣,外罩絲綢或者布面;夏季穿布袍,袍身肥大不開叉,俗稱蒙古袍;腰上系帶,帶上佩掛荷包。婦女喜歡用布包頭。蒙古人喜歡吃牛羊肉和奶食品,喝紅茶。他們住的是圓形蒙古包,多數用木制的圓形圍壁和傘形頂架組合,帳頂和四壁覆蓋或圍上厚氈,用毛繩縛定。蒙古包頂上有天窗,可以通風、采光。農業區的蒙古族由于與漢族雜居,生活方式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