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萬方樂奏有于闐”--“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演講擂臺賽
2.課改理念突出。從對教材與學生的分析、活動的設計理念、教學流程及課堂實錄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精神。不難看出,教師的著眼點在于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設自由的空間,任他們盡情演講;營造公平的競爭氛圍,任他們全力比拼;提供展示的平臺,任他們全方位地表現自我。在活動中,學生蘊藏的無窮潛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張揚。所有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不足之處在于:就活動的全過程而言,如果教師和學生能將活動準備過程(即資料收集與整理過程)中想到的或是遇到的具有探 究性問題展示出來,再進行較為深入的學習與探討,時間可以稍長一些,那樣活動的內容會更豐富,也更能體現本次學習與探究的實質。
總體來說,這確實是在全新的課改理念下設計的一篇優秀教案。
〖課程標準〗
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八大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其積極意義。
了解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及“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帶來的危害。
提高收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養全面分析歷史問題和找尋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培養運用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前調查采訪、閱讀課文和討論,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中央對建設道路的探索、經歷的曲折、取得的成績等形成初步感性認識。
通過具體史實的展示,體現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艱難與曲折,同時使歷史概念淺顯易懂。
通過對八大主要內容的分析,認識八大對經濟建設的正確指導意義。
通過課堂討論“‘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造成的嚴重危害”,認識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有積累的過程,高指標等錯誤導致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通過對十年探索中成就與失誤的原因分析,認真反思歷史,總結經驗教訓,從中發現歷史規律并認識歷史對于現實的借鑒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方針政策,就能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反之,就會遇到挫折并出現失誤。
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盡管出現了嚴重的失誤,但總的趨勢是前進的。中國共產黨勇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并不斷糾正,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體會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堅定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念。
認識要按規律辦事,因為歷史的發展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教學重點〗
重點教學中應圍繞教學目標突出一個主題,即:中國共產黨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訓。重點為“大躍進”及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