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復習資料
第六學習主題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 5 課 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
【學習指南】
1.了解遣唐使來華的原因、代表人物和影響。
本內容是本課的重點,為此我們設計了【歸類探究】中的例1;【課時作業】中的第1、2、10、11、13題,加以鞏固。
2.掌握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的有關情況。
本內容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為此我們設計了【歸類探究】中的例1、例2、例3;【課時作業】中的第3、4、5、6、7、8、9、12、14、15題加以鞏固。
【知識管理】
1.遣唐使來華
目 的:唐朝時,為密切兩國關系,學習先進的經濟文化,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使節到唐朝訪問,隨行的還有僧人、留學生等。
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侶、吉備真備。
意 義:
①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②對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仿照隋唐制度進行了政治改革;仿照中國漢字創造了日本文字體系;生活方式上保留了唐朝風尚。
2.鑒真東渡: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他主持設計的唐招提寺是世界古代建筑中的一顆明珠,保存至今。
3.玄奘西行
天 竺:指古代印度半島,是佛教的發源地。
玄 奘:通稱三藏法師,本名陳祎。唐貞觀年間,從長安出發西游天竺學習佛學19年。回國后,他和弟子又用19年時間,在長安大慈恩寺等處翻譯從天竺帶回的佛經1300多卷,成為研究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資料。他還和弟子根據旅途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記錄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的情況,是一部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玄奘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經翻譯家。
4.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
(1)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2)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
(3)發達的對外交通;
(4)對外貿易頻繁和國際交往的需要。
【歸類探究】(例題選擇題3道, 非選擇題1道)
類型之一 正確闡釋歷史事物的本質
例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節到唐朝訪問,其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外交關系 b.援助中國
c.征服中國 d.學習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