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2、雅典(1)雅典的自然環境如何?
(2)自然環境對雅典的經濟有何影響?
(3) 雅典的民主制度(結合課本51-52頁雅典內容,填寫表格,并回答問題)
①表格
機構
組成
職責
公民大會
500人議事會
陪審法庭
②問題:雅典將軍伯利克里在陣亡將士的葬禮上發表演說時說到“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1) 雅典的國家大事怎樣決定?(2) 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什么?(3) 在雅典哪些人具有參政議政的權利?(4) 通過上述分析談談你對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3、 斯巴達。閱讀課本p52第二段,說說斯巴達人社會有何特點?對我國有何啟示?
第二框:從共和國到大帝國1、 看課本p52-53內容,結合圖3-10及社會圖冊p22,問:你知道羅馬城的傳說嗎?
2、羅馬人與哪個城邦的人民有相似之處?這個共同之處對羅馬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3、簡述羅馬的發展過程,在羅馬的發展過程中,政治制度有什么變化?是誰改變了這種政治體制?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古羅馬為什么能從一個小小的羅馬城變成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4、觀察圖3-10,羅馬帝國的版圖主要包括今天的哪些國家?
5、【敘述】古代的羅馬帝國雖然強盛一時,但在3世紀陷入了全面的危機,后來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這么強大的帝國是如何被滅掉的?如果你感到好奇,可以在課外查閱有關資料。
【課堂鞏固】
1、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結束的歷史事是( )
a、西羅馬帝國滅亡; b、東羅馬帝國滅亡;c、基督教的產生;d、羅馬帝國分裂【拓展延伸】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當時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境內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起來,海路暢通無阻,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促進了貿易發展,也有利于信息傳遞和軍隊調動。帝國同北歐、印度、中國都有貿易往來,中國的絲綢也傳入帝國。”
(5) 材料中的“帝國”是指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海洋成為了它的內海?何時分裂為哪兩部分?
(6) 帝國初期大致相當于中國哪一朝代?當時中國稱該國什么名?
(7) 帝國初期的二百年間經濟繁榮,請用一句西方諺語來說明它的繁榮。
【作業布置】作業本:p28-31:1、2、3、4、6、7、8、11、14 第三單元講學稿
第一課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第二課時)
學校:鳳橋鎮中學 執筆:董常軍 審核:羅杰
【教學目標】
1、了解古希臘人在哲學、歷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
2、根據圖文資料了解古羅馬人在法學、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理解歐洲古典文化的歷史地位。
3、了解羅古希臘人和羅馬人在文化成就方面的信息。
4、進行古典建筑與現代建筑在結構、風格和特點上的比較,體驗文化的傳承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