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軸對稱”簡介
本章從認識軸對稱圖形開始,又進一步介紹了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對稱(兩個圖形成軸對稱),要注意這兩個概念間的區別:軸對稱圖形指的是一個圖形沿對稱軸折疊后這個圖形的兩部分能完全重合,說的是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指的是兩個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兩個圖形沿對稱軸折疊后能夠重合。它們的聯系:定義中都有一條直線,都要沿這條直線折疊重合;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這兩個圖形就是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反過來,如果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從軸對稱變換的角度來看,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的任何一個可以看作由另一個圖形經過軸對稱變換得到,一個軸對稱圖形由它的一部分為基礎,經過軸對稱變換拓展而成。
在軸對稱變換之后,教科書安排了用坐標表示軸對稱的內容,從數的角度刻畫軸對稱的內容。包括關于坐標軸對稱的點或圖形的坐標的變化以及由點或圖形坐標的變化引起點或圖形軸對稱變換的內容。這里的關鍵是要讓學生感受圖形軸對稱變換之后點的坐標的變化,把“形”和“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把坐標思想和圖形變換的思想聯系起來。
2.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本章內容中有許多需要發揮學生想象和個性的活動,如欣賞軸對稱圖案,利用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探究對稱軸是與坐標軸平行(垂直)時軸對稱的坐標特點,發現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線段等等,這些內容都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空間。教學時應有意識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真正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對于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不同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創意,也會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折疊、剪紙、扎眼、計算機等)完成自己的創意,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嘗試,不能用唯一的標準判斷全體學生的成果,要把關注點放在活動中的數學層面上,看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軸對稱變換的特點。
3.注意推理證明的教學
對于推理證明的要求,教科書是按“說點兒理”“說理”“簡單推理”“用符號表示推理”等分層次安排的。本章的前一章是全等三角形,已經要求學生“用符號表示推理”,即證明。因此,在這一章,不僅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得出一些有關圖形的結論,還要求學生對這些結論進行證明,使推理證明成為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自然延續,進一步體會證明的必要性。
學過等腰三角形后,推理的依據逐漸多了,題目的復雜程度也增加了,因此,如何尋找證明的思路也成為本章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時,要克服這一難點,關鍵是要加強證明題前分析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分析證題思路,找出證明的途徑。因為學過的定理多了,從已知出發可以有多種途徑選擇,分析問題時要結合結論一起考慮,采用“兩頭湊”,教學時可向學生介紹這種方法。
另外,以前學生證明問題時,主要考慮利用全等三角形,也總習慣于找全等三角形。雖然涉及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質的問題都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來解決,但要注意糾正這種不顧條件,一概依賴全等三角形的思維定勢。可結合具體問題讓學生自己分析,尋找證明方法。對于可以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質、判定,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的問題,應當讓學生選擇簡便方法。在與等腰三角形有關的一些命題的證明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添加輔助線的問題,其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是常見的輔助線。雖然“三線和一”,但添加輔助線時,有時作那條線都可以,有時不同的做法引起解決問題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點要注意。